第十四回帳裏香飄奇撲朔瓜田李下惹嫌疑(第2/8頁)

鄧中艾吃了一驚,叫道:“正是這個小賊!”

那“劉大哥”哼了一聲,喝道:“好大膽的小賊!”“刷”的抽刀出鞘,劈將過來,竟然發出鏗鏗鏘鏘之聲,震得楊華耳鼓嗡嗡作響。原來他在有意賣弄功夫,潛運內功,使佩刀出鞘之時與內壁擊撞,以收先聲奪人之效。

楊華暗暗佩服他的內功深厚,卻也並無懼色,冷笑說道:“你弄這些鬼門道,就想嚇倒我麽?”那“劉大哥”一刀橫劈過來,招式也沒什麽奇特,但刀光儼似銀虹橫空掠過,確有開山裂石的威勢!

楊華側身讓開斜刺一個,劍勢伸縮不定,似是“織女投梭”,又似“李廣射石”。“織女投梭”在劍法中屬於“陰柔”招數,“李廣射石”則是“陽剛”招數。那“劉大哥”不識無名劍法,見他劍勢,頗為詫異。要知“剛柔兼濟”雖然是上乘武學所追求的境界,但把剛柔同寓一招之內,卻是任何劍派所沒有的。

這姓劉的大內衛士慣經陣仗,雖感詫異,卻不慌忙,心裏想道:“開首十數招,我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小子劍法縱然詭異,諒也難奈我何。待摸熟他的路數,那時再下殺手不遲。”當下連劈三刀,都是法度謹嚴的刀法。楊華自從妙悟無名劍法之後,武學的造詣識見,已是足以和當世頂尖兒的名家匹敵,一交手就留心對方的破綻,但這姓劉的刀法宛似鐵鎖橫江,千軍列陣,縱然可以找到一些微細的破綻,也是不容易突破。

楊華指東打西,指南打北,兔起鶻落和對方拆了數招,一劍平刺過去。這一劍似是毫無章法,刺向那姓劉的胸膛,陡然間劍勢一轉,竟在對方三個人誰也意想不到的情形之下,閃電般的倏地就刺到那姓葉的衛士右肩。

這是“各個擊破”戰術,楊華情知對方三人必會聯手對付自己,心裏想道:“我先把他的左右手削掉,回頭再對付他。”這一劍看似毫無章法可尋,其實卻是把孟家的快刀刀法和無名劍法融會貫通,變化出來的。

楊華只道在自己閃電般的快劍一擊之下,這姓葉的不死也得受傷,哪知道姓葉的武功亦是非同小可,在間不容發之際,不但能夠閃開,而且還能反擊。他一掌斜劈,一掌虛抓,雖是虛抓,掌勢已是把楊華上身的七處大穴,籠罩在他的擒拿手法之下,楊華劍尖給他掌力震歪,只好回劍防身。一招“玉帶圍腰”,劍光四面蕩開。那姓葉的衛士亦不禁心頭一凜,不敢欺身進逼。

那姓葉的哼了一聲說道:“你這小子真是大膽妄為,我本來不想以大欺小,以眾淩寡。但這是你自己挑起的火頭,可怪不得我了!”楊華背腹受敵,在刀掌夾攻之下,雖然未露敗象,卻也更難施展各個擊破的打法了。要知對方兩個都是高手,他們的刀法掌法之中,縱然有些微細的破綻,但在兩人彼此呼應之下,這些微細的破綻也就不成為破綻。楊華必須左右兼顧,如何還能覓隙尋瑕?

原來這兩個衛士都是大有來頭的人物,大內衛士有五千多人,他們是名列“八名大內高手”之中的。

那“劉大哥”名叫劉挺之,是“五虎斷門刀”掌門人勞超伯的師弟,“五虎斷門刀”攻守兼備,以法度嚴謹見長,即使碰上比自己更強的對手,就是不易落敗。劉挺之是本門第一高手,本領還在掌門師兄之上。

那姓葉的衛士名叫葉谷渾,本是關東馬賊,以大摔碑手橫行江湖,平生罕遇敵手。他的掌力端的有開碑裂石之能,而且精於七十二把大擒拿手法。

這兩個人的真實本領都足以和楊華抗衡,兩人聯手,當然是在楊華之上。不過楊華的劍術神妙莫測,他們連一點來歷都瞧不出。葉谷渾心裏想道:“這小子的劍法又像青城,又像峨嵋,又像少林,又像武當,不知是哪一派的劍法?天下竟有這樣的劍法,真是古怪!”他心裏有所顧忌,不覺也和劉挺之有了同樣的想法:“在開首數十招之內,我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且待摸熟他的路數再下殺手!”鄧中艾看見劉、葉二人抵敵楊華的劍法,膽氣大壯,說道:“兩位大哥,我和這小賊在小金川結有一段梁子,小弟並非想與你們爭功,而是這段梁子非得報復不可!”這番話當然是說給楊華聽的,為自己以眾淩寡找個借口。

楊華冷笑道:“再多幾個又有何妨,你把小金川的那些什麽五官、四道、四僧找來更好。嘿嘿,以多欺寡這已經是你們的慣技了,上就上吧,何必還找借口?”

鄧中艾喝道:“好小子,死到臨頭,還敢猖狂!”雙筆一分,左點“期門穴”,右點“百會穴”。他是點穴的大高手,又自恃對楊華的劍法比較熟悉,見楊華正在化解劉挺之的刀法,於是一上來便施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