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破鏡舊衣撩妒恨殘肴剩酒惹疑猜(第3/5頁)

李思南正在為楊婉嘆息,忽聽得馬群馳騁的蹄聲,隱隱傳來,回頭一望,只見一隊蒙古騎兵已經進入這個小鎮。繡著兀鷹的蒙古軍旗,遠遠的也看得見了。

李思南吃了一驚,心想:“蒙古韃子怎的來得這樣快?我一路躲避他們,始終還是給他們跟在後面。”眾寡不敵,李思南也不願作無謂的搏鬥,只好再逃。

李思南哪裏知道,進入這個小鎮的,原來就是阿蓋的那一營士兵,他們是擔任偵察任務的“斥堠”部隊,並非作戰的大軍,而且楊婉就正在這一營中。他這麽一跑,可就錯過了和楊婉相見的機會。

聚集在鎮上的難民看見蒙古馬隊來到,紛紛逃走。阿蓋下令,不許傷害百姓,叫手下勸諭百姓不必逃跑,但已經跑了的,就由得他們自去,也不必再捉回來。

楊婉看見一個跑在最前面的漢子,跑得非常之快,此時已是黃昏時分,暮靄蒼茫之中,只能隱約看見他的背影。楊婉心頭一動,依稀覺得這個背影似曾相識,心念未已,這人的背影已然消失。

楊婉啞然失笑,心望想道:“不會這樣巧吧,我真是想得太癡了!”她以為這是因為她太過想念李思南的緣故,以致把一個身材稍微相似的人都當作了李思南。哪裏知道這個人真的是李思南!

楊婉也曾到過昨晚所住的那間客店查過一遍,她當然不會知道李思南到過這間客店,用意只是在探尋屠龍的下落。客店的老板早已躲起來了,夥計怕惹事上身,誰也不敢對一個蒙古士兵多說。楊婉問不出個所以然來,也只好算了。

在鎮上歇了一晚,第二日,大軍陸續來到,阿蓋這一營歸回原來的編制,不再擔任“斥堠”任務。楊婉混在營中,阿蓋果然處處予她方便。她扮演的是馬夫的角色,獨自一個帳篷,只須替阿蓋看管馬匹,其他差事,全都豁免。知道她是女的只有十個人,這十個人也都能守口如瓶,沒有泄漏她的秘密。楊婉初時有點不安,漸漸也就慣了。

蒙古大軍侵入金國的境界之後,一路勢如破竹,阿蓋這一營人根本就沒有打過仗。直到了六盤山下,蒙古的大軍才開始遇到比較堅強的抵抗。金國的守將胡沙虎頗有將才,倚山為城,憑險固守。蒙古的前鋒撲攻數次,均不得逞,只好在山腳駐紮下來,等待援軍。

過了幾天,楊婉聽說主帥鎮國王子和副帥“李希浩”都已到了。楊婉遂開始準備行刺這個冒牌副帥余一中的計劃。

余一中頗通兵法,又會巴結,鎮國王子對他言聽計從,因此他雖然只是副元帥,實際卻等於是由他主持軍事。余一中用兵主張穩重,他估計山上的存糧絕不能長久支持,於是采取圍困的策略,並切斷山上的水源。

余一中采取了圍困守軍的戰略,倒是有利於楊婉的行刺計劃。俗語說:“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她留心打聽,終於知道了余一中的營賬所在,營中守衛的情況也大致摸了個底。

這一天晚上,陰雨霏霏,無月無星,正是一個下手的好機會。楊婉待至三更時分,營中士兵都熟睡了,她悄悄溜出帳篷,便去行刺余一中。余一中帳幕前面的四個守衛在雨夜中當值,不免精神松懈,根本就沒有發現楊婉的蹤影。

余一中所住的錦帳當然是比兵士的帳幕寬敞舒適,所占的地方有普通農家十幾間房子之廣,約有三丈多高,篷頂四邊翹起,中間微凹,但大致是平坦的,和一般人家的屋頂也差不多。

楊婉展開超卓的輕功,黑夜裏趁著守衛的士兵正在抱怨的時候,捷如飛鳥般的掠上篷頂,立即俯伏下來。守衛的只是留心前面的動靜,根本就不會回頭查看篷頂的情況。而且篷頂是四面翹起的,即使他們回頭,也看不見俯伏的楊婉。

楊婉用一柄鋒利的匕首,輕輕地割開了一條縫,貼著眼睛看下去,只見帳中燈火輝煌,元帥鎮國王子也在裏面,余一中正陪著他看一張地圖,口講指劃,似乎是在和鎮國王子講解用兵的策略。旁邊還有兩個武士。

楊婉心中默禱:“公公、哥哥,求你們在天之靈保估,讓我一擊成功!”銀牙一咬,把匕首對準了余一中用力擲去。

也是余一中命不該絕,剛好他低下頭來看那張軍用地圖,只聽得“哢嚓”一聲,飛刀剖開了他頭上所戴的皮帽,幾乎是貼著他的頭皮削過,但卻只是削去了他的一叢頭發。

余一中嚇得“咕咚”一聲跌倒,鎮國王子大叫道:“有刺客!”說時遲,那時快,帳中的兩名武士已經追出,其中一個跳上了篷頂,嗖嗖嗖連環三鏢就向楊婉射去。

楊婉暗自嘆了一聲“可惜!”事已敗露,楊婉只好逃走了。

這兩個武士的本領很是不弱,三鏢落空,跟蹤急追。帳外的衛士也在大叫“有刺客,有刺客!”一面喊,一面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