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忍聽悲歌紅袖濕持為信物繡中香(第2/7頁)

他們還未走出蒙古國境,隨時還可能有追兵來到,於是在他們殺了那七個神翼營的武士之後,便即繼續起路。一路上李思南對她照顧得十分周到,在他的鼓舞與照料之下,楊婉才有勇氣走過了廣闊的戈壁。她心頭的那抹陰影,也好像給戈壁上燃燒的太陽燒掉了。

這一日他們在草原上策馬前行,發現地上有無數淩亂的馬蹄足印,李思南心頭一凜,說道:“看這情形,蒙古的大軍過了未久。可能就是昨天經過這裏的。”

楊婉說道:“成吉思汗不是還在和林麽?”李思南道:“早在一個多月之前,成吉思汗已經下令伐金,從蒙古各部征調來的兵士,也都紛紛到邊境聚集了。這想必是他們進侵金國的先頭部隊,咱們的馬快,在這裏趕上了。一路上沒見蹄痕,那是因為在沙漠上留下的馬蹄足印,很快就給風沙掩沒的緣故。”

楊婉道:“明慧公主那面金牌,不知能否在軍中通行無阻?”

李思南道:“倘若碰上大軍,只怕總是有些不便的了。”要知軍中的將領不比關卡的哨官,哨官品位卑微,一見金帳令牌,多半是給嚇得問也不敢多問,軍中的將領卻是在成吉思汗面前說得話的人,他們當然知道這金帳令牌是不會輕易給一個漢人的。即使他們在未明底細之前,不敢怎樣,但至少也會加以盤查,甚或借故留難,以待真相查明再行處置的了。”

楊婉道:“那麽咱們怎辦?是找個地方躲幾天,等待大軍去得遠了咱們再走呢?還是現在就冒險前行?”

李思南道:“現在雖然出了蒙古國境,但還是未脫他們的勢力範圍。倘若停下,只怕追兵來到,窮加搜索,難以隱藏。”楊婉道:“那麽,就只有冒險前行了。”李思南道:“且待我仔細想想。”

李思南熟悉地理,知道這個草原乃是“三不管”地帶,向南走進金國國境,向西走乃是西夏的屬土。西夏是西北的一個小國,占據今陜北安塞以北至寧夏一帶,繞道陜北的米脂,可以進入金國的山西,從大同而直通大都(今北京)。

李思南心裏想道:“取道西夏,路程較長,但較安全。不過跟著蒙古大軍所走的路線,卻可以有報仇的機會。這次蒙古伐金,要利用投順他們的漢人,余一中這廝是在軍中的。不過難就難在怎樣可以避免和他們的大軍碰上,而又找得到行刺的機會。”

正在躊躇未決,忽聽得遠處有琴聲隱隱傳來,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如孤舟之遇驚濤,如梨花之遭暴雨。辛酸淒楚之中,兼有驚惶憤慨之急。楊婉受琴音的牽引,不知不覺縱馬西行,李思南的思路也被打斷,只覺每一個音符都好像敲動了他的心弦。

楊婉忽地回頭說道:“我聽過她彈奏的馬頭琴,這一定是草原上最著名的那個女歌手卡洛絲的琴聲!南哥,你聽她琴聲如此淒楚,只怕是正在遭遇什麽不幸之事了!”李思南覺得“卡洛絲”這個名字好熟,但一時卻想不起是誰?

李思南道:“好,那麽咱們就去看看!”琴聲哀怨纏綿,極是令人傷感。不但精於音律的楊婉要去一看究竟,連李思南也在不知不覺間受它的牽引了。

催馬路了一程,只聽得那少女一面彈琴一面唱道:

大風卷起了黃沙,

天邊的兀鷹盤旋欲下。

哥呀,你就是天邊那只兀鷹,

你雖然不怕風沙,也不要下來呀!

……

這支歌是李思南曾經聽過的,李思南驀地想了起來,那日木華黎和赤老溫迎接他前往和林,在途中碰到一隊少女送她們的情郎出征,其中一個最美的少女彈起馬頭琴,唱的就是這一支歌。當時赤老溫對這少女垂涎不已,曾經告訴李思南說這少女乃是蒙古著名的美人卡洛絲。

李思南和楊婉的馬跑得快,此時已經看得見前面的人了。只見前面共是三騎,兩個武士一前一後,把一個抱著馬頭琴的少女夾在中間,這少女果然就是李思南那日曾經見過的那個卡洛絲。

後面那個黑衣武士刷地虛打一鞭,獰笑道:“你的情郎就是兀鷹,他也不能救你!”看這情形,卡洛絲已經變成了他們的俘虜,不過稍受優待,未有加縛,仍然讓她騎馬而已。這兩個武士將她夾在中間,當然是防她逃走的了。

那兩個武士聽得後面馬鈴聲響,回過頭來;卡洛絲也停了歌唱,回頭觀看。那日李思南是和赤老溫、木華黎在一起的,他是個漢人,容易記認。卡洛絲一看就認得了他,心裏想道:“他是我國金帳武士的朋友,想來應該救我!”

後面那個黑衣武士看見了楊婉,不覺睜大了眼睛,咕咕噥噥地說道:“哈,這個漢人雌兒比蒙古的美人還更漂亮,哈,咱們可是艷福不淺!喂,大哥,依我說,搶了她吧。咱們一人一個,正好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