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要從字跡分真偽細聽前情識友仇(第3/7頁)

李希浩道:“這又怎樣。”

李思南道:“照咱們漢人的習慣,第一次到人家的家裏,似乎應該帶點禮物。”

李希浩大為高興,哈哈笑道:“原來你是為了禮物心煩呀!對,對,是應該送點東西去,才顯得咱們漢人知書識禮。這個容易,容易……”

他隨口說了兩聲“容易”,這才驀地想起要送得合適的禮物,卻還真的是很不容易!

李希浩沉吟半晌,說道:“明慧公主是大汗最寵愛的女兒,珍寶玩物她有的是。她喜歡騎馬射箭,可惜急切間又找不到一匹名馬送給她。”

李思南道:“我倒想起一樣禮物,送給她她一定歡喜。”

李希浩連忙問道:“什麽東西?你告訴我,我立即備辦。”

李思南道:“昨天我陪她打獵,與她閑聊,她說她最近學了漢文,很感興趣。”

李希浩道:“不錯,我也曾教過她的漢文,她的確很用功。不過,這可不能當作禮物呀?”

李思南道:“她和我談起中國的字畫,她說她很喜歡。可惜她的爹爹卻是不收藏字畫的,她只見過兩幅,很想多有幾張字畫。她又說雖然她不懂得咱們漢人的詩,但念起來很好聽,雖然只是一知半解,也著迷了!”

李希浩道:“哦,想不到她這樣風雅,只可惜我一張字畫都沒有。蒙古是沒有人做字畫生意的,急切間哪裏去求?”

李思南道:“爹爹,你不是在家鄉教過蒙館的嗎?不會畫畫,總會寫字呀。你就給她寫一張條幅吧!”

李希浩苦笑道:“我有二十年沒動筆了。”

李思南道:“反正她也不是鑒賞字畫的行家,馬馬虎虎過得去,只要她覺得好看就行。”

李希浩沉吟不語,李思南又催促他道:“這是你親手寫的,由我送去,只是這份人情,她也會感激的了。何況,爹爹你的字也寫得並不壞呀。媽說,從前在家鄉的時候,每逢過年,左鄰右裏都是來求你給他們寫春聯的。你就勉為其難吧,我給你磨墨。”

李希浩雖然說自己二十年沒有“動筆”,但他所說的“動筆”的意思是指正正經經地給人寫字,並非日常都不“動筆”的。他的帳幕裏就擺設有文房四寶,樣樣齊全。

李思南一面磨墨,一面說道:“爹,你快想好寫些什麽?時候不早,我可得趕快去和她打獵了。”

李希浩無可奈何,只好提起筆來,說道,“好吧,我就隨便寫一首唐詩吧。此道荒疏已久,只怕寫來一定不似舊時了。”

李思南給他扶紙,只見他寫得很是謹慎,當真是一筆不苟,而且每寫一個字,就停筆想一想,好像是在揣摩什麽的神氣。好在他寫的只是一首七絕,只有二十八個字,用不到一炷香的時刻,也就寫完了。

這首絕句是唐朝詩人王昌齡所作的四首《從軍行》中的一首。詩道:“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誓不還。”

李思南留心細看,李希浩所寫的字跡和那本兵書上所批注的字跡倒是有幾分相似,但只是“形似”而已,並非“神似”。兵書上的字筆法剛勁,現在所寫的這一首詩,雖然刻意求其“瘦硬”,但仍然掩不了那幾分柔媚的味道。李思南不禁疑雲陡起,暗自尋思:“爹爹雖說是隔了二十年,但筆法猶如性格,卻不應改變得如是之大。”

李希浩擲筆笑道:“久不練字,手都硬了。不過,字雖然寫得不好,這首詩選得似乎還算得體。你看怎樣?”

蒙古的疆域由於連年征戰,變化很大,與金國的界線也從無正式劃分。不過,大體說來,是以玉門關為界。玉門關外,其時已是蒙古的勢力範圍,雖然還有某些金國的屬部,金廷設有官職留守,那也只是虛銜而已。

金國在未侵占北宋的領土之前,有一個軍事重鎮在古代鄯善國境內,鄯善舊名樓蘭。

王昌齡這首《從軍行》,詩中說的“孤城遙望玉門關”與“不破樓蘭誓不還”兩句,說的雖是唐代征西域之事,但用作今天蒙古“伐金”之用,也還可以適合。是以李希浩特意寫這首詩,希望通過明慧公主之手,用來討好成吉思汗。寫了之後,很是得意。卻又怕兒子不懂,是以問他。

李思南道:“爹爹這首詩選得很好,不過倘若選的是另外一首,就更好了。”

李希浩道:“哪一首?”心裏不大高興,想道:“這小子倒是大言不慚,難道他還能夠從唐詩中挑出一首更適合的?”

李思南道:“也是王昌齡寫的《從軍行》,爹爹選的是第二首,我以為最後那首更好。”於是念道:“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

這是歌頌漢名將防禦外禍的。蒙古如今“伐金”,勢將渡陰山而入中原。李思南念這首詩,自是把蒙古的騎兵比作詩中的“胡馬”了。還有一層,李希浩雖是被俘而至蒙古,並非“長征”,但總是在萬裏之外的異域,而至今也還是“人未還”。因此這首詩從李思南的口中念出來,也是對父親的一種諷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