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一闋詞來 南國清秋魂夢繞十年人散 繡房紅燭劍光寒(第2/5頁)

園子裏很靜,外面大街卻是鬧成一片。少年舉目一看,只見總兵府那邊,火光沖天,滿街上人群亂奔亂跑,攜兒帶女的哭哭喊喊,少年抱著孩子,混在人叢中,誰也不理會他。

少年知道是清兵鎮壓逃犯越獄,心中一動,不禁扭頭回看,只見總兵府附近幾條街口,都有大隊清兵鎖住,囚犯似乎是向另外一邊逃出,因此,有一隊馬隊,正向那邊沖去。少年見黑壓壓的,看也看不清,又瞧瞧自己手上的孩子,嘆了口氣,雖然那邊兵刃交擊之聲,遠遠傳來,他也只能自顧自地隨著人流,逃出郊外去了。

出到郊外,人群漸漸四處流散,險境既離,大家也就各各覓地,或坐或臥,再也不願走動了。只有那少年,還是抱著孩子,踽踽的在荒野獨行。

折騰了半夜,月亮漸漸西移,孩子已熟睡了。少年正想找個地方歇歇,忽然聽得蹄聲得得,隱隱傳來,大約是清兵追趕囚犯,追到這邊來了。聽蹄聲急驟,似乎追得很緊!

少年所站之處,附近正有一座荒墳,墳上有一叢野草,高逾半身,少年抱著孩子,往墳後一躲,野草剛剛將他們掩蔽住。少年定眼看時,只見給兩騎馬追著的,卻是兩個大孩子,一男一女,看樣子都不過十六七歲,不禁很是詫異。

那兩個大孩子,跑到距離荒墳二十步左右,忽然雙雙立定,各自拔出劍來。這時那兩騎馬已奔到,馬上人往下一落,一個抖出鐵鏈,一個亮起斫刀,兩個魁梧奇偉的滿洲大漢,雙雙撲上前來,喝令他們快快束手就綁。那兩個孩子理也不理,雙劍如流星趕月,和兩條大漢血戰起來!

那少女出手極為迅捷,霎地一伏身,劍尖登時疾如電閃,對準那個使斫刀的咽喉,直刺過去,那人退了一步,“鐵鎖橫江”,用刀一封;少女霍地收招,劍訣一領,刷地又是一劍,探身直取,劍紮胸膛;那人往後又退了一步,驀地將大斫刀一旋,逼起一圈銀虹,使出關外獨有的“絞刀法”,要將少女的劍絞斷。少女卻不收招,劍尖一沉,變為旋身刺紮,借著左臂回身之力,斜穿出去,劍招疾展,又是旋風一樣地掃來。

那少男的劍招沒有少女這樣迅捷,鬥法卻又另是不同。只見他手上好像挽著重物一樣,劍尖東一指,西一指,卻是劍光繚繞,門戶封得很是嚴密。對手一條鐵鏈,舞得呼呼聲響,兀是搭不上他的劍身。

伏在墳後的少年是個大行家,他十八歲起浪跡江湖,迄今已有十年,各家各派的招數,都曾見識。一見這對男女的劍法,就知他們年紀雖輕,卻是得自名師傳授。只是那少女,劍法雖然看來迅捷,力爭先手,功力卻是不夠,對方和她遊鬥,時間一久,必定力倦神疲;而那少男,劍招雖然緩慢,卻是頗得“無極劍法”的神髓,表面看來似處下風,倒是無礙。墳後少年,抱著孩子,目注鬥場,掌心暗扣三粒鐵菩提,準備若少女遇險,就出手相救。

鬥了一會,那少女果然漸處下風,她使了一招“風卷落花”劍尖斜沉,倒卷上去,想截敵人手腕。那使斫刀的突然大喝一聲,一邁步,斜身現刀,展了一招“順水行舟”,不但避開了少女的劍鋒,反而進招來了一個“橫斬”,刀光閃閃,向少女下三路滾斫而進。少女慌不叠的急斜身橫竄,仗著身法輕靈,想避開對手這連環滾斫的招數。

但對手也似乎早已料到她有此一著,在進刀橫斬時,兩枝甩手箭也破空而出,而且在出手之後,刀尖趁勢點地,倒翻起來,在空中打了一個筋鬥,大斫刀以“獨劈華山”之勢,向少女頭頂斫去。

就在這少女生死俄頃之際,墳後少年的三粒鐵菩提已然出手,使斫刀的只見自己兩枝甩手箭,剛到少女身後,忽然自落,方是一怔,手腕上又是一陣辣痛,這時他剛以饑鷹攫兔之勢下落,大斫刀剛剛壓下,就受了暗算,幾乎把握不住,痛得大叫一聲,手中刀仍是發狂一樣斫去!但就在這個時候,背心又是驟的一涼,一把劍尖,已堪堪刺到,耳邊只聽得一聲清叱:“休得傷我妹子!”未及回頭,左肩已給削去一大片皮肉!

那少男的無極劍法,本來就高出對手許多,雖然火候未夠,一時未能取勝,但已是占了上風,他一面打,一面留心旁邊的少女,見少女吃緊,手中劍突然急攻起來,刷,刷,刷,“抽撤連環”,一連幾劍,點胸膛,掛兩臂,又狠又準。那使鐵鏈的被迫得連連後退,少男卻不前追,腳跟一轉,驀地一個“怪蟒翻身”,身形疾轉,手中劍反臂刺紮,一掠數丈,便徑自向追擊少女的那個大漢刺去。

這正是螳螂捕蟬,不知黃雀在後,使斫刀的大漢未及回頭,肩上已給削去一大塊皮肉,就在這一瞬間,那少女也已反轉身來,凝身仗劍,狠狠地撲擊過去。使斫刀的受傷之余,如何擋得住這疾風暴雨般的前後夾擊,只見兩道劍光,賽如利剪,那魁梧大漢,竟給斬成三截,血濺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