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三章 變天之際

“天變在即,孰吉孰兇?”

“只怕兇多吉少,卻也有逢兇化吉之機!”

龍虎山巔,張元旭、張元放兩兄弟背負三五雌雄斬邪劍,仰望西方天際。在他們的感應中,一道宏偉的氣機自驪山所在位置升起,貫穿天地,化作萬千星辰的浩渺光芒,沿著夜幕朗月,投射下來。一時夜空亮如白晝,每一顆星辰都在明滅閃爍,星鬥移位,星空抖動欲墜,天地元氣動蕩不休……龍虎山屹立千年的護山大陣霍然顫抖,仿佛天崩在即。

“改天換日,鬥轉星移……如斯氣象,莫非是秦陵之內的《周天日月星辰圖》之威?”

傳說中秦陵地宮之內,除了百萬兵馬俑、盡集六國兵戈所鑄的十二金人,以及大量水銀聚成的江河湖海之外,穹頂還有匯聚天下寶珠奇珍所成的周天日月星辰圖。這幾大布置,每一件都是堪稱曠古絕今,擁有改朝換代,顛覆乾坤之能的大手筆。然而更可怕的是,它們還未必就是秦陵的最強依仗,只不過是知名些罷了。

時至今日,衰弱到極點的九州結界威力已是百不存一,被結界封鎖的秦陵自然開啟,而首先引起的變化竟是如此驚人,連星空也被全面扭曲篡改!張氏兄弟在心中惴惴之余,也不禁感慨當年祖龍的氣魄之大,先秦修士高人的神通之廣!

畢竟先秦時代,諸子百家聖賢輩出,甚至連三清道祖也降下化身,那是一個修真、求道者夢寐以求的真正黃金時代。其恢弘高妙之處,又豈是如今已衰退到極點的修道界所能想象,哪怕這十幾年間因天路短暫重開而回光返照,也是遠遠不能企及!

即使天師教保存了許多不為凡俗所知的當年秘辛,卻也對當年先秦的修道界知之不詳。如今張氏兄弟也僅僅知道先秦時期的修行路線以“神、人、鬼”三仙為主,此外還有諸子雜家許多旁門修法,只是基本都斷了傳承。至於“天、地”兩仙的修者,在先秦時只不過是方士的一個旁支——煉氣士。與一般煉丹方士不同的是,他們一般出身貧寒又不得權貴資助,沒能購買得起昂貴煉丹藥材,故選擇以自身為偃月之爐,采日魂月魄天地靈氣入藥,加上自身精氣神三昧純陽為火,意圖以此煉就避死延生的仙藥。歸根到底,這只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幾乎沒有什麽得證長生的希望,且也難以修成什麽了不得的神通武技。

直到煉氣士尹喜受惠於老子所傳道統,以自身為爐鼎煉氣成丹,這才開創了直指天、地兩仙的“金丹大道”。而後原本修煉人、鬼二仙的張道陵得道祖親傳法箓,清修千日,降伏百萬鬼眾歸於陰曹酆都,內外功德圓滿,成就史上第一位天仙,才令“天、地”兩仙修法在之後的兩千年間漸成正宗主流。

連張氏兄弟都只是略知大概,至於民間史學家,更是對這些先秦秘辛一無所知,哪怕當年其實仙凡不分,仙家頻繁入世幹預軍政民心。畢竟真正的仙家大能連大範圍記憶篡改都能夠做到,正如當年穹冥帝君在帶走華夏群鬼之時,也帶走了華夏民眾曾經與鬼類真實接觸的記憶。那一夜過後,對於所有普通人來說,曾經鬼魅橫行的過去都仿佛都僅僅存在於幻想或者傳說之中。類似的事情若是多來那麽幾次,真相玄機也就只能永遠湮滅在歷史的塵埃中。

“怪了,秦陵一啟,不僅不見死煞之氣,天地之間乙木生氣反而大盛,又是何故?”

再過片刻,靜觀其變的張氏兄弟忽然發現異處——只見四下山林的一草一木忽然顯得格外青翠蔥郁,生機洋溢,某些已經枯死幾十年的木墩竟然一下萌發新芽,以近乎肉眼能見的速度迅速生長起來。原本無色的天地靈氣幾乎泛起青色,充滿了濃郁的草木清新氣味,讓人一聞口舌生津,自生清爽之感。

張氏兄弟面面相覷,茫然不知其中有何玄機。

驀地,一道冷冽清澈的光華自天外而來,只是一個閃爍,便如夢似幻般穿過龍虎山護山大陣,落到張氏兄弟兩人面前,卻是一口白玉冰晶雕就的長劍。緊接著層疊劍氣仿佛一朵清新剔透又鋒銳森寒的青蓮隨劍綻放,又從蓮中幻化出一位道姑形象。

“是師妹?”

張氏兄弟見狀喜出望外,眼前的道姑儼然正是小師妹張靜姝。

昔日鎮魔井破封,井內邪修紛紛闖關,張靜姝為求劍戮群邪,不惜讓肉身化為金鐵玉雕。而後張元放帶上張靜姝遠赴昆侖,請求紫媛仙子運用仙法將她金石化的軀體煉成靈劍,其魂魄也轉化為劍靈。此法雖非起死回生,但對於張靜姝這等以劍為證道之器的純粹劍修來說,追求的就是氣為劍氣,骨為劍骨,意為劍意,魂為劍魂,即使修煉到丹破成嬰,元嬰也並非人形而是劍形,待到修成本命仙劍,也就位列仙班。所以化身劍靈,對於張靜姝反而是一種機遇,不僅少了肉身累贅,而且從此徹底斬滅了源於肉眼凡胎的諸多雜念知障,劍氣更精,劍意愈純,能夠一瞬千裏出入無間,一斬之下,連元嬰後期修士都要小心抵禦,不過弱點是沒了肉身,力量儲備不足,也難以源源不斷引聚天地元氣,若無人禦劍借力,發出數斬之威後便會後繼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