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2/4頁)

鄧逸大喜,連忙安排下人研墨。狄公正要提筆,幽州參軍錢偉來報:“鄧大人,昨夜銀庫中溜進了歹人。剛才下官查點了一番,發現丟失了一個物件。”

“什麽物件?”鄧逸問。

“銀庫的鑰匙。”錢偉答道。

狄公記得,幽州的一百萬兩官銀丟失案曾經在朝堂上引起了軒然大波。他全沒了興致,放下筆問道:“鄧大人,庫銀是何時丟失的?”

“已有三個月了。”鄧逸回道,“這可是怪事一樁。自從官銀被盜,銀庫便用大鎖封住了。三天前,我將守衛銀庫的衙役調回,以便全力偵破惡麒麟殺人案件。卻不知竊賊為何偏偏要盜走空銀庫的鑰匙。”

狄公若有所思,直覺告訴他,這不是一樁孤立的案件。“走,去銀庫!”

在路上,狄公問鄧逸:“庫官何在?”

鄧逸道:“回狄大人,雖然庫官錢明撇清了自己的責任,但裴大人還是把他關押起來了。”

狄公道:“錢明人品如何?”

鄧逸回道:“錢明老成持重,一向謹慎有加,從來不妄說一句話,頗得刺史府同僚的贊譽,是裴大人最為倚重的幹將之一。銀庫本來由重兵把守著,光是守衛就有十人,裴大人設的暗衛也日夜監視著。誰也沒想到,這一百萬兩官銀竟然在三個月前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銀庫位於刺史府後的大院裏。大院門前冷冷清清,並無守衛。狄公隨同鄧逸進入院內。鄧逸來到銀庫入口處的鐵門前一看,果不其然,鐵鎖大開著。狄公推開大門,帶領眾人進去。有隨從點起了火把,眾人沿著陡峭的石梯盤旋往下,走了一炷香的工夫才來到底層。狄公發現銀庫深處地下,有正堂一般大小,由石塊壘砌而成,四面墻壁和頂部都是被磨平的巨石。

狄公看見盛放官銀的箱子全都空空如也,便轉過頭問鄧逸:“鄧大人,三個月前,你們來到銀庫時,便是如此場景?”

“正是。”鄧逸看了看四周,“裴大人吩咐過,罪案現場不得妄動。”

狄公暗想,官銀早已被盜,又是哪路人專門來盜走了鑰匙?他們有什麽目的?

狄公摸了摸銀庫中的石灰粉。石灰粉可以讓空氣保持幹燥,以免白銀受潮生銹。狄公又細細地觀察了四面墻壁,還讓隨從將兩只箱子壘在一起,他站在箱子上,親自檢查銀庫頂部的石頭,看是否有機關。

狄公足足查驗了半個時辰,一無所獲。他大為不解,難道官銀是庫官錢明監守自盜?如果是這樣,銀庫的守衛都脫不了幹系。狄公將原來的十名守衛和錢明全部叫來問話。他或是單獨詢問,或是交叉詢問,卻並沒有發現錢明和守衛們有任何可疑之處。

狄公將錢明等人遣走,再次巡視四周。突然,他看見靠墻放著三只銀箱,摞起來比人還高。狄公馬上讓人將三只銀箱挨個兒擡下,放在空地上。他親自打開三只箱子驗看。乍一看,三只銀箱都無異常,空空如也。狄公不死心,又仔細地搜查了一遍,一絲縫隙也不放過,終於發現了不尋常的地方——其中一只銀箱帶有夾層。

鄧逸驚道:“狄公真是細心!我陪裴大人檢查時,竟然未發現這只銀箱內有乾坤。”

狄公又讓鄧逸和隨從將地面仔仔細細地搜查了一遍,連老鼠洞都探查了一番,也沒有發現地道的痕跡。如果這座大銀庫沒有一絲縫隙,那麽這只帶夾層的銀箱是怎麽回事?官銀為何在一夜之間消失不見了?

狄公在銀庫內深深思索,時而踱步,時而坐下,長達一個時辰。鄧逸率領著一班隨從,也不敢擅自離開,都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狄公。

待到火把快要熄滅時,狄公突然問鄧逸:“建造銀庫的工匠何在?”

鄧逸回道:“建造銀庫的工匠名叫孫羅,有祖傳的石匠手藝。三年前,裴大人請他建造了這座銀庫。”

“孫羅現在何處?”

“狄大人,孫羅祖居幽州,想必仍然住在幽州。怎麽,您要傳他?”鄧逸問道。

狄公點頭:“我要馬上見到此人。”

鄧逸連忙讓隨從去傳喚孫羅。狄公還讓鄧逸取來銀庫三年內的人員出入登記簿和流水台賬。他細細查閱記錄,並不時用筆標注。

到了晌午,石匠孫羅才被帶到銀庫裏來。這石匠年約五十,三角眼,身高七尺,兩手長滿老繭。他恭敬地垂手立著,等狄公問話。

狄公將他審視了一番,道:“孫羅,本官請你來,是想問你一些有關庫銀丟失案的情況。”

孫羅恭敬地回道:“草民聽到官銀失竊的消息時頗為驚訝。這座銀庫是草民的得意之作,沒想到竟然發生了如此離奇的事情。”

“孫羅,銀庫是否有暗道?”狄公問道。

孫羅連忙回道:“大人,這座銀庫除了幾個巴掌大的彎彎曲曲的通風孔,並無一個空隙可以將銀子偷運出庫。將巨石拼成嚴絲合縫的建築,是草民祖上的絕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