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2/3頁)

狄公第一次到東都苑,不敢造次掀開轎簾。一炷香的工夫後,轎簾外傳出一陣腳步聲。十六名執戟的禁衛走上前來,擋住了去路。李多祚下馬,上前驗了簽押。禁衛不敢怠慢,連忙放行,轎子逶迤進了外城左掖的耳門。

四人擡的小轎在東都苑的外城繞了十來個彎,終於在一處停了下來。早有一名小太監掀開簾布,扶著狄公下了轎子,沿著端門外的天樞向內城走去。過了金玉橋,就到上陽宮了。

狄公隨同李多祚拾級而上,進入上陽宮。偌大的殿堂內,高台上端正安放著一張金漆盤龍大禦座。禦座上端然坐著一個金釵鳳袍的婦人。禦座兩側各垂下一幅黃綾幔幛,左右兩個宮女分別打著一柄龍鳳五明扇。這分明是皇帝的裝飾,狄公暗想。武太後正等著他,高台下的兩側立著兩名穿紫袍的大臣。

狄公走近,看到太後頭戴鳳冠,脖頸細長,體形富態。太後用銳利的丹鳳眼將狄公打量了一番,先開言道:“狄愛卿,別來無恙啊。”

狄公連忙行了三跪九叩大禮:“臣——雲州刺史狄仁傑參見太後!”

“狄愛卿平身。”太後威嚴的嗓音傳來,雖然不疾不徐,但透著冰冷,“情勢危急,愛卿且免了一應縟禮。急召你來,是有一急事需要愛卿前往查察,朕才放心。此事關系天下蒼生之性命和國運,望狄卿竭盡全力,撥亂反正,恢復正統。”

聽罷此言,狄公又跪了下去,連連叩拜:“太後有何囑托,亟盼垂示,臣狄仁傑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左邊那位穿紫袍的大臣站了出來。狄公擡頭一看,此人正是太後的內侄武三思。他下巴尖尖,一雙三角眼閃爍著:“狄仁傑,你從雲州來,路過幽州,可知幽州境內發生的惡麒麟殺人事件?”

狄公回答:“下官所治的雲州與幽州相鄰,同僚之間也互有溝通。對於幽州惡麒麟殺人案件,下官偶有所聞。”

武三思笑了一聲。狄公很難判斷這笑是否帶著善意。武三思道:“那你聽好了。十天前,惡麒麟出沒於幽州,短短幾天,便咬死百姓百余人,幽州城外的大楊莊全體村民更是被惡麒麟悉數咬死。兇案現場殘肢遍地,血流成河。幽州百姓驚恐,甚至有人懼於惡麒麟淫威,逃離家鄉。更可惡的是,幽州刺史裴守德在查察惡麒麟殺人案件時,也被惡麒麟咬死了。”

狄公心裏一顫。在雲州時,他就聽說過裴守德不在任上,也不知所蹤,這成為官場上的一個謎案。狄公萬萬沒想到的是,幽州刺史竟然已經命喪惡麒麟之口了。

武三思似乎沒有留意到狄公的神情:“裴守德死得蹊蹺,陛下只能隱忍不發。幸虧幽州長史鄧逸處置得當,安撫百姓,才沒有讓幽州局勢不可收拾。即使這樣,民間仍傳言四起,說這怪獸是上蒼降下的惡麒麟,為了懲罰他的子民。”武三思雙眼透出殺氣,語氣冰冷得能凍掉人的耳朵,“甚至有人胡言亂語,說這是因為天子失政,所以天降兇兆。”

狄公心驚:“下官向來不信這些鬼神之言。”

武三思冷笑一聲:“那就好。只盼你撥開迷霧,徹查怪獸殺人事件,還天子清白。”

太後在禦座上點頭:“狄愛卿,朕素聞你精於斷案。你在大理寺做寺丞時,平均日斷三案,無有差錯,涉及萬余人,竟無一鳴冤。這是朕特意找你來的原因。不過,你所剩時間不多了。朕要在洛水進行祭天大典,能給你的時間有限。狄仁傑,你要在七日內徹查此案,還朕清白。”

好一副千斤重擔!在雲州時,狄仁傑就有耳聞,他面前的這個女人為了加冕帝位,要以天之子的身份在洛水進行祭天大典,之後順理成章登基。看來,太後不想在祭天大典之前被天降噩兆的謠言所擾。

狄公只是苦笑:“陛下,即便是粉身碎骨,微臣也當拼盡全力。只是七日之限,著實為難。”

“大膽!竟然敢跟聖人討價還價!”武三思怒喝道。

太後對她的侄子擺了擺手:“狄愛卿,朕也有所掣肘。不過,朕知道事發突然,幹系重大,那就給你旬月時間吧。還有,瑯琊王的封地正是在幽州,遇到他,你就代表著朕。愛卿,你要知退進,不要做些丟朕臉面的事情。”說完,她意味深長地看了狄公一眼。

狄公心裏一緊,答應了幾個“是”。

太後轉向另外一個紫袍大臣:“裴愛卿,洛水祭天之事準備得怎麽樣了?”

狄公對於洛水祭天之事了然於胸:武太後的另外一個侄子武承嗣請人在一塊白玉上鑿刻了“聖母臨人,永昌帝業”的字樣,之後借旁人之手獻給太後,說是在洛水中獲取的。太後得石後歡喜異常,稱該石為“寶圖”,還特別下詔,要拜洛受圖以告之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