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武林規矩(第3/4頁)

幾個師兄弟對他,開始甚是厭惡,動輒頤指氣使,少時關貧賤被欺負得實在受不了,躲在毛坑旁抽抽噎噎,幾個師兄便虛聲恫嚇他,不準他把事情讓師父知道。

總算七年過下來,師兄弟間也有了感情,由於關貧賤勤奮精專,反而能悟別人所未悟的,幾個師兄武功竅門有不懂之處,他都詳加點撥,事後又不居功,不計煩勞,樂意為師父師兄們做些事兒,他們對他也因而大為改觀,有了結納之心。

初來的時候,他們喚他作“小賤種”,而今已改口叫“小賤”。下面的一個“種”,總算已忍住了沒有叫。這對關貧賤來說,已是感激莫已的事了。

七年練下來,總算練到了劍法,師兄弟五人盡心潛修劍法,而關貧賤跟那四個師兄,卻在心坎裏埋下了一個極大的疑團,一直藏在心裏,沒有問出來:

難道練武非要這樣不可嗎?

練武只有這一條路嗎?

關貧賤心裏,反反復復,這樣地自問著。

他由小到大,除了熱衷武藝,也花了不少時間讀經史子集,其他的時間,也都在忙著,這樣才換得來別人容讓他待在這裏惟有這樣,他才能對得起年老了還要佝僂著身體,在種植煙葉的老父。

由於他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學習上,所以他覺得他所學的不夠!

不但不夠,而且太慢!

一定要百日才能練刀,千日才能練槍,萬日才能練劍嗎?

為什麽一定要練習那麽多龐雜的東西?專心一致,練熟一樣兵器,不是更有效嗎?

對敵時,難道每次都是將所有的兵器都攜帶在身上麽?練那麽多種武功,難道與人搏鬥,每次都是將這數千招式一一使出,才能決定勝負嗎?

如果練劍,一定要練那麽多劍招、對拆嗎?難道對敵對,雙方還是一樣一招一式往來嗎?就像搭配套拳招式時一樣?

青城派習武,每個月一小考,每三個月一大考,每一年全派較技,十年之後,方能下山闖江湖,而且一定要被“武學功術院”所認可。才能算是武林中的“俠少”。

這過程究竟是真正在練武,還是把練武的目的行俠仗義變為追名求利?

這佯的話,為什麽還要習武?

如此下去,武藝不是非要人認定的才能算武藝?要是新創的招式,豈不是成了叛逆?這樣的武功,不是太拘泥死板?

成名真的只有這樣一條甬道嗎?通過一連串的考較,一大群的人認定,還有人緣、家世、樣貌……如果這樣就成了“俠少”,那“俠”字,豈不是並非看武者的行為品端、武功高低而定,反而是看他循不循規、蹈不蹈矩,聽不聽話、討不討人歡心而定了。

如此的話,跟“俠”字意義的活潑、創意、神采淋漓、元氣充沛,不是大相徑庭嗎?

關貧賤憑著他自己所讀來的一點點學識,一直在反復思索著這些問題。不過他一直不敢表達出來。

有一次他向師父問過:“為什麽要用‘踏雪尋梅’呢?我記得青城入門拳腳技法中有一招‘彎弓劈掛’,不是可以用來破這招‘落花飛雪’嗎?”

那時大師兄牛重山和二師兄蓋勝豪正在對拆。大師兄以青城“雪雨劍法”第二十九式“落花飛雪”劍尖疾抖,飄刺蓋勝豪。這一招“落花飛雪”,使來要如飄逸有致,溫文靈動,牛重山牛高馬大,壯得如一頭枯牛一般,使來已十分尷尬,所幸他功夫紮得很深,所以還勉強可以成招。

但是蓋勝豪可慘了。青城“雪雨劍法”第二十九式“落花飛雪”。原只有第三十式“踏雪尋梅”可以破之,只是”踏雪尋梅”這一式要使得溫良有致,足不陷雪,劍意瀟湘方可,蓋勝豪短小精悍,能將青城一十六路“九死一生”空手入白刃短打撲拿拳法使得如狂雨驟飚,但要使這一式“踏雪尋梅”,可謂左支右黜,幾次都摔了一身稀巴泥。

於是關貧賤心中靈光一閃,青城派中初入門有一招叫做“彎弓劈掛”,也沒有什麽花巧,只是彎弓步,一個倒沖天拳砸下去,如果拿著劍來使,這一劍劈下去,至少可以震開“落花飛雪”的主勢,只要震歪了劍勢。“落花飛雪”的余式便展不開去了。這樣不失為一種“落花飛雪”的破法,既容易、也簡單,而且有效!

誰知楊滄浪一聽,劈手就在他腦勺子一擊,用煙杆子”篤篤篤“敲著他的額頭,罵道:“你以為自創奇招,好了不起是不是?”楊滄浪震怒非常:這小子以為他自己可以教訓起師父來了?!想當年我向師父也提過這類子話,連額頭都打腫了一個包!這小子好大的狗膽,不挫挫他的銳氣,不知道什麽是長幼有序、尊卑之分、武林規矩!

“告訴你,渾小子,咱青城派的劍法名震天下,便是因為變巧繁復、巧變無窮,只要你勤練,便有至高的造詣,急不來的,你看我使這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