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看破(第4/10頁)

雖然面向三角地的半邊樹冠上沒有撒石灰粉,顏色依舊濃綠,足以作為另半邊撒了石灰粉樹冠的遮掩。但是蔡復慶卻能看出樹冠整體顏色變得淡了,這就是他所謂的“樹色泛淡”。

而被刮帶到的小樹還有一個作用,在它們頂部的枝梢上還系著一根繡花絲線,這繡花絲線的另一頭牽到街旁兩戶人家的煙囪口。在煙囪口有六指預先點好的兩束散香,而點好的香只有放在煙囪口才是合理的,別人都會以為是冒出的炊煙。一旦小樹樹冠猛然傾斜後,繡花絲線就能將散香帶出煙囪口,上百支的散香會撒落得滿地都是。

而此刻六指已然從藏身處出來,閉眼按計算好的步數從轎子旁跑過,邊跑他會邊將手中一只皮囊中的火油擠射向紅頂大轎。火油會射在轎子上,也會順著轎門、轎窗被砸出的間隙射到轎子裏。當然,肯定還會有火油是灑落在地面上的,那樣只需要上百支散香中的一支,就能將火油點燃,將轎子點燃,將暫時困在轎子裏出不來的李景遂點燃。

蔡復慶雖然看不見那根繡花絲線,但他卻能看出煙囪中飄出的煙和平常不一樣,這就是他所說的“炊煙散縷”。對於這條並不經常走的街道,走也不一定在這個時間走,能發現到炊煙的異常,那不僅僅是靠細致的觀察力,而且還要靠驚人的記憶力。

一幕幕仿佛都在齊君元眼前展現,他暗嘆這個刺局的設置真是妙到毫巔,可以說是個刺局的經典。從最初的計算到保證能奏效的布設,再到抓住準確時機啟動,以及刺客自己只有瞬間機會的出手。另外還牽涉隱蔽性、合理性等因素,齊君元掂量這些就連自己也不一定能夠把握好。

但就是這樣一個絕妙的刺局卻被齊王手下的十目佛爺直接看破了,連啟動的機會都不曾有。這個十目佛爺不除,刺殺齊王便不可能成功。而更大的問題是十目佛爺既然能看出刺殺齊王的絕妙刺局,那麽又有什麽殺技可以對他奏效呢?

齊君元回到長幹寺後,那幾個人問他這一天在外面查探的情況如何。齊君元其他話都沒有說,只狠狠地下了個定論:“要刺齊王,必先殺十目佛爺。”

金陵城中小小殺局便如此驚心動魄,那麽蜀國與大周的軍事對抗就更是風雲變幻,後情難蔔了。

趙匡胤帶領前營輕騎馬隊從駱谷快速進入了蜀境後,迂回至鳳州以南。然後開始對鳳州實施外圍封鎖,將通往鳳州的各處路徑全部隔斷。隨後周世宗柴榮帶領甘東、陜南兩道大營由寶雞南、渭水源直入蜀境,圍困鳳州。

但是情況並未能像趙匡胤最初獻策“遊龍吞珠”時預料的一樣。鳳州還未曾圍住,蜀軍已經連調兩路人馬前來救援,進逼速度極快。特別是保寧節度使李廷圭那一路,連突趙匡胤禁軍前營幾道阻擋。現在這一隊人馬已經接近秦州紮營,其意應該是要與秦州守軍呈掎角之勢相互呼應。然後以紮營處為立足之基,步步為營地往鳳州、成州慢慢逼近。而鳳州城中的官兵也未如想象中被周軍大勢嚇住,他們甚是強悍,攻防調度極為有方。當然,如果依靠王昭遠調至鳳城的親信鎮守使王威遠那是根本不可能做到這樣的。這全憑得到周軍侵入軍情並及時趕到鳳州的威武節度使王環、監軍趙延溥主持,這才能夠拒周軍而不潰。

另外還有一個未曾預料到的事情,那就是青雲寨一直都未能拿下。雖然石守信、王審琦已經兵合一處,有九千禁軍之眾,再加上趙匡義帶著虎豹隊也趕了過去,但到現在為止雙方一直是處於僵持狀態。一則青雲寨山高道險,再則這是會扼死蜀國的一個咽喉,所以蜀軍不惜一切代價嚴防死守。即便禁軍全是精銳之士,即便虎豹隊是精銳中的精銳,也始終未能打開突破口。而這一個寨口不能拿下的話,東西川就可以快速往秦、鳳、成、階四州快速調兵,迎擊周軍。

面對種種未曾預料到的情況,周世宗和趙匡胤決定改變原來的戰略計劃。“遊龍吞珠”沒有錯,錯就錯在吞珠之前應該將護住珠子的蚌殼打碎。所以他們決定先放棄圍困鳳州,轉而分兵三路,一路由甘東道大將軍王景帶兵進逼秦州,與李廷圭直接對敵。一路由周世宗和趙匡胤親自帶領,迎戰從成都趕來的趙季劄部。還有一隊由侍衛親軍副指揮使韓通帶領,前往青雲寨增援,務必要將此隘口扼住。韓通臨走時周世宗還提醒了他一句:“如果青雲寨實在拿不下,可設法繞過,直接搶奪再上一級的隘口,連同青雲寨一同扼死。”

所有戰略確定以後,大周軍隊立刻拔營而動,迅速按自己的任務移動、部署。而蜀軍卻沒能看懂周軍這樣的突然變化,甚至部分周軍是往哪裏移動的他們都沒有摸清。這樣一來就不可避免地吃了不少虧,就如同一個試圖破解刺局的人卻並未完全了解刺局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