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梁上有梁(第6/9頁)

雙方一施展開身形,晃眼間已瞧不清面貌,快得有如同時出現了七八個人,互相奔騰追逐。

王坤認出聖手老農邵康的身法,乃是武當派不傳秘藝“九宮遁形步法”,這邵康竟不知如何能夠學到,火候精深之極,不由得驚訝不置,暗想這個聖手老農邵康,一定不是等閑人物,否則不可能發生如此多的令人驚奇之事。

不過那天風劍辛石帆的自創身法,也令他十分佩服,只因雖與武當派不傳秘藝相形之下,居然也毫不遜色。

聖手老農邵康首先發難,右手匕首突然電劃對方左臂,出手狠疾異常。

天風劍辛石帆為了維持數十年盛譽,故此已用足全副心神。一見敵人匕首劃到,口中長嘯一聲,身形微塌,電急轉了半個身,避開對方兇鋒,跟著手中利劍出處,疾如風雨般反攻過去,眨眼間連發七八招,每一招都是劍光如雨,漩飛芒射。

他的成名秘藝天風劍法,乃是昔年一代大劍客張布衣晚年所創,因辛石帆崛起於武林間,以勁節清名見重當時,遂為張布衣所賞識,臨終時派弟子送一封密函給他,函中便是這套天風劍法,因為張布衣創演成功這套劍法之後,後來未為江湖所知,連張布衣的門下弟子們也不知道,故此武林人都以為是辛石帆自己所創。

那位大劍客張布衣極早成名,天資之高,~時無兩。中年後曾上昆侖山和當時掌門人玉羅漢伏陀大師論劍,自知尚遜一籌,此後便專心致力於如何和昆侖派爭一日之長短,經他虔心苦志,探集天下各派劍法之長,融冶於一爐,復加以悠悠歲月之功,到了臨死之時,才創成這套天風劍法。是以可知這一路劍法,實在不比等閑,而天風劍辛石帆的成名,也非幸致。

他攻出的七八招一氣呵成,青光暴射,劍花亂飛。王坤看得目瞪口呆,隨即又狂喜不禁。原來僅僅看了這七八招,他已發現非常重要的一點,便是當那天風劍辛石帆出手急攻之際,王坤也在心中本能地浮現出應付之法,同時又看到聖手老農邵康應付的招數,兩下一比,竟然發現自己應付之方,要比聖手老農邵康高明一籌。

須知武功之道,分毫差錯不得,除非恰好碰上本門心法的克星,因而不能以常理推論之外,其余千百種武功招數,都須根源於本身功力深淺與及頭腦反應,在當時當地而決定如何應付。只要一著失算,便滿盤皆錯。

王坤再看了三招,便已推想到聖手老農邵康一定會碰上怎樣的險關。

他睜大眼細看下去,果然在第十五招k,突然響起一聲極為清脆的金鐵交鳴聲,聖手老農邵康手中匕首,竟然應聲脫手。

兵器既然脫手,還有什麽可打的?天風劍辛石帆說過不傷對方性命,是以劍勢微緩,說時遲,那時快,聖手老農邵康反而極巧妙地欺近敵人身前,左手伸處,已到了對方胸前。

邵康這一招用得十分別扭,因此雖然可以摸到對方胸口,但絕對無法發力傷敵。

辛石帆一時名家,如何判斷不出對方這一招毫無效力?否則聖手老農邵康的左手也撲不到他身上了。

就在聖手老農邵康左手疾出之際,辛石帆本該任得他碰一下胸口而回劍反擊,一舉敗敵。那知這位黃衫老人冷笑一聲,驀然改進為退,兩人登時又拉開了兩尺距離。

聖尹老農邵康喝聲“高明之至”,右手刀光起處,橫劃過去,那支匕首竟仍在他手中!

王坤怔了一怔,忖道:“古怪得很,辛石帆何以不進反退?聖手老農邵康的匕首居然甩而復還,真個都是匪夷所思的變化……”

須知他並不是沒有見到聖手老農邵康的匕首柄上,有一條極幼的銀鏈,分系在匕首柄和他手腕之上,奇怪的是聖手老農邵康何以寧肯讓對方擊甩手中匕首而使出剛才那一著無敵的招數。又因這一著而才能抖銀鏈收回匕首?

他的腦筋動得極快,轉瞬間已悟出其中緣故。

天風劍法名不虛傳,三十招之內,已把聖手老農邵康迫得險象環生。須知聖手老農邵康雙手的兵器,均是利於近身肉搏,因而他必須對步法特別有心得,方始有效,本來那武當派絕技“九宮遁形步法”十分精妙,宛如穿花蝴蝶,進退輕靈迅疾,又如孤鶴高飛,一去無跡。誰知偏生碰上那天風劍辛石帆,也是以迅快神速見長,而他除此之外,手中之劍可以攻遠,邵康便因而先吃大虧。

薛三娘面上失色,敢情她竟是第一次見到聖手老農邵康吃敗仗。直到現在,她才心說誠服地相信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話。

一個念頭在她心中掠過,當下嬌叱一聲,道:“天風劍也試試我的飛針——”左袖連揚,那青芒針一根接一根,銜尾電射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