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探虛實鬥法甘露寺(第3/10頁)

趙羽飛道:“分辨不出不要緊,石頭,如果有人要捉你,你逃得掉嗎?”

石頭道:“太爺要我逃,我就逃。”

趙羽飛笑道:“那就好。你到城南的街上走走,如果有人向你問我的事,你就說我到京口渡去了。”

石頭問道:“大爺真的去京口渡?我呢?”

趙羽飛道:“是的,我要去京口渡,你到城南的街上走走。記住,有人捉你,你就逃回三江鏢局。”

石頭點頭道:“好的,這就去?”

趙羽飛給了石頭一錠碎銀道:“是的,這就去,這些銀子給你買些喜歡的東西吃,半個時辰後便可以回來了。”

石頭歡天喜地的出門而去,趙羽飛立即請潭山健派了兩位精明幹練的人,跟蹤石頭而去。

他自己佩上寶刀,出北門直趨江邊的北固山。

北固山在城外東北角,相距約兩裏地。山分前後兩峰,前峰三面臨江,與金山、焦山合稱鎮江三山,扼守著大江門戶,也稱北顧山。

山上古跡甚多,甘露寺最為有名,孫夫人的望江亭也是觀賞江景的好地方,北固樓最為雄偉,與寺內的多景樓同是最高的建築。

他先到甘露寺,進山門禮佛,向知客增略一打聽,便轉趨鳳凰池。

北固山只是江邊的一座小山,古跡和民宅卻不少,因此除了山頂的幾處名勝之外,其他的所謂古跡皆規模不大。鳳凰池只是一座小水塘,比鄰近的天津泉大不了多少,附近建了一座精舍,四周園林修竹圍繞。

他在精舍的南端相度四周的形勢,了然於胸,拾起一塊碗大石頭,向精舍投去,閃在一叢修竹下,留意舍中的動靜,靜候變化。

片刻,一個香火道人打扮的花甲老人探頭外出,咦了一聲,眼中布滿疑雲。

他長身而起,現身笑道:“老伯,雷公子兄妹可在尊府?”

老香火道人其貌不朽,彎腰駝背像個風燭殘年的垂死老人,卻有一雙寒光四射的陰森三角眼,不懷好意地打量著他,不言不動。

他邁步接近,笑道:“老伯不是耳聾吧?勞駕通報一聲,不才趙羽飛,專程趨府拜望雷公子兄妹。”

老香火道人哼了一聲道:“投石問路,怎麽用這麽大的石頭?”

趙羽飛笑道:“石頭太小了,裏面的人就會不加理會,如果不這樣,怎能引起尊府嬌客的注意?”

老香火道人神色陰冷,擋在院門中像是一尊門神,冷笑道:“老夫聽說過你這號人物,你知道老夫的身份?”

趙羽飛眼神一動,似有所覺,但不動聲色,道:“老伯是武林中人,知道在下這個人不算奇事。哦,雷公子兄妹,目下……”

老香火道人陰陰一笑,讓在一旁搶著接口道:“他兄妹現在廳堂,請進。”

院門內建了一座照壁,看不見院內的景況。

趙羽飛藝高膽大,略一客氣,邁步而入。

老香火道人隨後進入,亦步亦趨臉上毫無表情,腳下似乎有點兒不便,一拐一拐地根本不像一個會武功的人。

繞過照壁,踏入廳堂的花徑。兩側是栽了奇花異草的雅致花圃,假山用太湖石砌成,面對一座小荷他,他旁建了一座小亭。

原先坐在亭中的兩個青袍中年人,聽到腳步聲不約而同出事,站在亭階上目迎不速之客。

站在上首的青袍人淡淡一笑,朗聲道:“原來是名動江湖的趙大俠大駕光臨,失敬失敬。”

趙羽飛在花徑中段止步,抱拳笑道:“來得魯莽,諸位海涵。請教兩位兄台尊姓大名?”

青袍人道:“區區姓秦,名道先,單字德昌。雷民乃是在下的門人。”

趙羽飛一怔,忖道:“這人臉呈忠厚,談吐不俗,教出來的門徒,卻是個華而不實,機心深沉的人。”

他口中卻客氣地笑道:“原來是秦前輩,久仰久仰。”

秦道先舉步出亭,另一名青飽人則留在亭中並未跟來。

趙羽飛又道:“聽說雷民在此地棲身,在下冒昧地前來打擾,不知令徒對今後之事,打算如何善後,因此放心不下,故而前來問問雷兄的行止。”

秦道先舉步向不遠處的正廳走去,一面道:“這件事頗為棘手,小徒正為此事奔波。趙大俠居然知道小徒的藏身處,消息之靈通,委實令人佩服。”

趙羽飛話鋒一轉,道:“秦前輩是何時到達鎮江的?雷兄一直沒提起過。”

秦道先笑道:“區區是前天到達的,這裏是敝友的住處,敝友與小徒的尊親頗有交倩,雷府的變故他早已知道了。”

趙羽飛問道:“秦前輩一向在何處隱修?此地住得慣吧?”

秦道先神色絲毫未變,依然笑容可親,道:“區區一直就在西南稽留,極少到中原走動。”

趙羽飛道:“秦前輩與烈火神君交情不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