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離奇失蹤(第2/11頁)

“那麽說,想必賢弟的令堂,生前對水月宮的人有過恩?”

公孫不滅又怔住了。自己死去的母親與他們有過來往嗎?更不可能。

自己從懂事起,母親一直是閉門不出,什麽時候和水月宮有過來往了?他說:“兄長,小弟從懂事之時,先母就足不出戶,除了大娘逢年過節來看先母的,絕不會與水月宮的人有過來往。小弟也從沒聽先母說過水月宮的事,在瞽園時,小弟才第一次聽到。““賢弟,這樣來說水月宮人的行動,更叫人迷惘了!他們這般救賢弟,有何居心?”

公孫不滅怔怔的說:“他們有什麽可怕的意圖和用心了?”

“賢弟,江湖險惡,人心難測。古人說得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但願水月宮的人,這次救賢弟出於俠義行為,而沒有別的用意。”

公孫不滅默不作聲,心想:水月宮的人對自己有什麽可怕的用意了?他們的行為、舉動,不正符合唐代詩人李白等人所寫的俠客一類的個物嗎?他們飄泊天涯,談泊名利,在人間仗義行俠,除暴安良,伸張正義,“事畢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這種崇高的品德,不令人可歌可頌?

要是說公孫不滅對那一男二女三位俠士不大了解,但對水月宮的小公主茜茜卻是了解的。雖然茜茜小公主好玩,愛捉弄人,但她那種天不怕,地不怕,疾惡如仇的精神和作風,令人敬仰和神往。就算有人用刀架在公孫不滅的脖子上,公孫不滅也不會相信水月宮的人對自己有什麽壞的打算和用意不良。

任大俠見他不出聲,問:“賢弟,你認為水月宮的人怎樣?”

“兄長,我認為他們很好,不是什麽險惡和用心不良的人。別的我不知道,但他們救我,我怎麽也忘不了。可惜我沒有什麽本事,不能報答他們救命之恩。”

任大俠點點頭:“賢弟不愧為公孫家的子弟,公孫一家,就是知恩必報,為武林人士所敬重。”

“兄長,我不是武林中人,更不會武功,我只感到做一個人的本分,不能忘人大恩。就是兄長,我今後也永遠忘不了。”

“賢弟言重了!你我兩家,情同手足,自己人,千萬別提這些忘不忘的話,要不就顯得生分了,不像自己人。”

“兄長,話雖然是這樣說,但兄長擔心我路上有危險,不畏千裏趕來接我,單這份情,我是怎麽也忘不了的。同時我還擔心因自己的事,而連累了兄長。”

“賢弟,你千萬別這樣想,別說賢弟身受無辜之災,沒有殺人,就算是賢弟真的殺了那個什麽吳三公子,那也沒有什麽了不起,愚兄也可以將賢弟接過來,諒那官府不敢到我任家大院裏要人。所以賢弟盡管放心在我家住三五年,什麽也不必害怕。”

“小弟就多謝兄長了。”

“別客氣。賢弟,你知不知道水月宮在什麽地方?”

“我不知道。”

“賢弟,你怎不問問他們在哪裏的。”

“我沒有問。”

“賢弟,這就是你的不是了,人家對你有救命之大恩,你應該問問人家住在那裏才是。以後,你雖然沒辦法報答人家也應該親自上門拜謝啊!”

“兄長,當時他們叫我快點逃命,我無暇去問他們呢!”

“賢弟,你以後碰上這樣的事,一定要請教人家才好。”

“兄長指教的對,今後我碰到他們,一定要問問他們住在那裏,日後好登門拜謝!”

從建德到淳安,有六十多裏的水路,江流彎曲又逆水而上,所以船在夜幕垂下之時,才到達了淳安縣城。任家大院,並不在城內,而是坐落在離城一裏地的都督山下,青溪之畔。

淳安縣也是一座古城,古時稱為青溪縣,是歷史上聲勢浩大的方臘起義地方。在宋朝徽宗時,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方臘是青溪縣農村的一人,無路可走,故鋌而走險,率眾起義,反抗官兵和當地惡霸土豪的壓迫,幾個月之內,就攻占了睦、抗、整、衢、處、歙墩州等地。動搖了宋王朝的統治,宋徽宗派了幾十萬大軍,才將起義軍殘酷地鎮壓下去,後人為了紀念方臘。

在方臘起義的威平洞,取名為方臘洞,有方臘起義的點將台遺址。

但當時公孫不滅去的淳安縣,仍然是過去留下來的一座古城池,依青溪而立,各種歷史古跡還在,坐落在群峰峻嶺之中。公孫不見所以打發自己同父異母兄弟公孫不滅來淳安縣避禍,一來任大俠是自己的生死之交的朋友,完全可以信賴;二來淳安縣地處浙江、南直兩地交界的群峰之中。地勢險要偏僻,一般人很少到此;三來想到公孫不滅是個書生,性好讀書,淳安縣有座藏書院,是當地文人、雅土聚集的地方,使公孫不滅有個好去處,可以與人交往,不感到遠離家鄉的寂寞。可以說,公孫不見為自己的兄弟想得極用心良苦,誰知後來的變化,大出他意料之外,令他與公孫不滅長久不能見面,也幾乎令公孫世家,在武林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