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竹林迷宮(第7/11頁)

鬼嫗說:“孩子!雨兒抖出的是摘梅手。”

“摘梅手?”

“也就是說,這是武林中一種極為上乘的白手奪刀功夫!孩子,以你現在的功夫,刀法雖屬上乘,但行動太慢了,不是雨兒的對手。”

“什麽?我的行動還慢了?”聶十八心想:我已是抖出了渾身的功夫,可以說行動比兔子還快,怎麽還說太慢了?那怎麽才算快?要像飛矢一樣的才算快麽?黑衣老者這時說:“渾小子,以你目前這樣的功夫,連雨兒也敵不了,怎能在江湖上走動,去戰勝七煞劍門和其他武林中的高手?別說你沒辦法去追查藍美人的下落,就是想報答有恩於你的吳三叫化和穆家父女也不可能。萬一他們遭到更厲害的對手襲擊,你怎麽去救他們?用自己的一條命去救他們嗎?就是你犧牲了自己的一條命,也救不了他們!”

“這——!”聶十八一下啞口無言。

黑衣老者又說:“渾小子,你這兩門功夫,只可以打發一些山賊小寇,單是七煞劍門的三十六名劍手,你一個也應付不了。不但救不了那些有恩於你的人,反而給他們添麻煩,要人家來救你,甚至會害了他們!”

“伯伯,那,那我們怎麽辦?”

“渾小子,你想不想學老夫的功夫?”

“伯伯,想呵!我怎麽不想的?”

鬼嫗說:“孩子!你還不拜我家主人為師,求他老人家傳你不世的絕技?”

聶十八一下福至心靈,連忙向黑衣老者行三跪九叩大禮,說:“伯伯師父,請收我為你老人家的弟子。”

神態嚴峻的黑衣老者,目光頓時閃耀出一陣激動。多少年來,他一直在江湖上詭秘隱沒,足跡幾乎走遍了神州大地。一方面暗行俠義之事,以補償自己以往的大錯;另一方面,更想物色一位根基好、心宅仁厚、道德高尚的少年為自己的接斑人,承接自己的衣缽。可是他一直找不到這樣一位品質兼優的少年來,不是缺這樣,就是那樣不是,有的驟然看去,很合乎條件,可是日子一久,缺點便暴露了出來。大多數的,沒有為人間正義獻身的精神,小仁可以,大仁便辦不到了。即使根基不錯,心地也好,道德也算得高尚的人,可是不是太過沖動,就是自視甚高,不是一個智者所為,都今他失望而罷手。當黑衣老者第一次在雞公山看見聶十八為一個臨死之人應承諾言時,便暗暗驚訝:這個渾小子是胡亂應承,還是不知道嶺南有多遠而應承。於是他便暗暗試試聶十八的膽色。一試之下,感到聶十八心地不錯,也具有一定的膽色,要是別的人,不是給嚇得半死,早已飛身逃跑了,那裏還敢埋葬眾多屍體的了是,他便一路跟隨聶十八回到家中,見聶十八不但大膽,也為人機警,又是暗暗高興,便以言語相試,說嶺南千裏迢迢,一路上有不少驚險,何必為了一個素不相識的臨死之人而去嶺南?聶十八的回答又出乎他的意料之外。黑衣老者這時已有心要收聶十八為接班人了,但仍不大放心,要看看聶十八是不是真的有這種毅力,實現自己的諾言。於是他一路暗暗跟隨聶十八南下。因為一個人的內心深處,好與壞在各種不同的事件和考驗中才能觀察出來的。黑衣老者就是以審視的目光,一路上嚴密地注視著聶十八的一舉一動。好像上天有意垂愛黑衣老者似的,終於沒辜負他十多年來走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尋徒的苦心。一路上他終於看透了聶十八為人的純樸、厚道,心宅和仁厚,心靈的高尚,更兼有一股百折不回的韌性和毅力。千辛萬苦完成了一個死人之托。盡管聶十八算不上是個十分聰明的人,但這麽一塊噗玉,在人間來說,已是完美無暇的了。當他看見聶十八為了他人的安危,力拼洪湖四把刀後,從暗中審視變為一路暗中護送著聶十八了。他擔心聶十八為鬼影俠丐吳三奪了去,所以突然出現在穆家大船……

可以說,黑衣老者收聶十八為弟子,已用盡了心血,今日才能如願以償,又怎不今他內心激動?

黑衣老者在一陣激動中又恢復了平靜,說:“孩子!你起來吧!你既然拜我為師,我對弟子的要求是非常嚴厲的,要吃得大苦,受得起大勞,還要經歷多種驚險的難關,忍受別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磨練,你做不做得到?”

“師父!你放心,什麽苦和勞我都受得了!什麽驚險我都不會後退!”

黑衣老者點點頭。他了解聶十八是一個一言如九鼎的人,說得出便一定做得到。又問:“孩子!你知道為師是什麽人?”

“師父!我不管你是什麽人,但師父在我心目中是一個極好而又極有本事的人。”

“我要是一個惡人你又怎樣?”

聶十八愕然:“師父怎麽是惡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