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回 怪異少年(第8/13頁)

“去吧!弄清楚這小怪物是什麽人也好。”

“姐姐,那我們快過河呵!”

莫紋一笑,哪有不清楚小芹的心意?顯然,這個小丫頭,對小怪物既好奇,也有好感,說:“你急什麽呵!我再次警告你,小心別讓他將你身上的金銀扒走了!”

“他敢!?我砍下他一只手來!”

莫紋他們進入長沙城時,夜幕初垂,家家戶戶已上燈。長沙,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春秋戰國時代,是楚國的地方。秦朝正式取名為長沙,建立長沙郡,漢初才築城,朱元璋取得天下時,心血來潮,將長沙改名為潭州,可是黎民百姓,仍沿習一直稱為長沙,朱元璋看見此名稱不順民意,只好改了回來,仍稱長沙府。

長沙府足湖廣布政司管轄的一個大府,下管十一縣和一州,是南北往來、東西走向的要道,也是明代龍子龍孫的一塊封地,先後建立、廢除、遷入、遷出四位王爺。初時建潭王府,後廢除。燕王奪取龍位,將谷王從北直宣府遷來長沙。不知為了何故,後又廢除,以後再建襄王府,到了明英宗登基,又將襄王遷去襄陽,後皇室傾軋,英宗因土木事件給蒙古後裔的瓦刺俘去,明景帝登位。英宗從瓦剌國回來,一肚子的不高興,不久發難,殺了一代名臣於謙,廢了景帝,重坐龍椅,又在長沙建吉王府。所以明朝一直在長沙有重兵防守,市面繁華,人煙稠密,人來人往,商賈雲集,三教九流,龍蛇混雜,酒樓、妓院、賭場林立,也是富豪人家銷金取樂之地。武林人士,一般不敢在長沙城中鬧事,自從陰掌門二十四騎盤踞長沙以來,蘇三娘頗有才幹,清除了長沙城中一些流氓、土霸,殺了一些為非作歹的兇徒,無異為官府維護了治安。所以蘇三娘之名,在長沙頗有威望,宵小之輩,更不敢在長沙城鬧事,故深得一般百姓的歡迎,稱她為二十四姐。

蘇三娘在武林中以正派人士出現,但她為人也的確正派,好俠行義。她可以說是正直無私,就是手下弟兄有為非作歹,奸淫燒殺之事,她也毫不容情,或懲戒或殺掉,或者將他們交給官府處理,所以又深得二十四騎弟兄的擁護,也深得武林中人尊敬。她要不是身不由己,看在“情”、“義”之上(蘇三娘從小由她叔父蘇總管撫養長大,並傳授了她一身的武功),就不會加入陰掌門,也是這“情”、“義”二字害了她,成為了陰掌門在中原的第二十四騎騎主。雖然這樣,她在陰掌門中,在她管轄的地方,絕不濫殺無辜,不錯傷好人,有時還加以制止別的人濫殺無辜。可是,她只不過是一位騎主,往往力不從心,無能力制止別騎的騎主濫殺,更不能制止碧眼老魔、冷血和西域殺手們肆意屠殺的殘忍行為。在野心勃勃、窮兇極惡的碧眼教主的陰掌門中,她采取能避開殘殺就盡量避開,不能避開就消極應付,采取獨善其身的做法。

正因為蘇三娘為人如此,莫紋也曾聽過丐幫金幫主和哭笑二長老說起蘇三娘,所以才對她劍下留情,沒有將她殺掉,還私下與她心交,建立了無言的感情。彼此之間,大家都心照不宣。

由此可見,陰掌門下的人,不一定全部是壞人,也有個別是正直善良之輩,就像武林北鬥、九大名門正派之首的少林寺的弟子不一定個個都是好人,其中也有一兩個是不良之徒,成為武林敗類。要不,就沒有清理門戶這一條了。

莫紋、癡兒和小芹進入長沙城,看見一條長街,兩旁盡是燈火,在眾多燈火中,有四個大燈籠連成一串高高掛起,映出“鴻運客棧”四個大字。原來鴻運客棧就在北城門大街上,外鄉人一進城,便遠遠看見,不用四處打聽。

莫紋三人朝鴻運客棧走去,橫過一條小街巷口,街巷口有一間鋪面,門口墻壁上寫著一個極大的“押”字,這是一間有名的當鋪。

小街巷人來人往,非常熱鬧,小街巷中間一戶人家門口,伸出來—塊長方形的大招牌,招牌寫著一個帶殺氣的“賭”字,原來這是一間賭場,街巷中有當鋪,有小吃档,方便賭客典當和宵夜。

賭場,是一門極賺錢的生意,幾乎是有賺無蝕,每年的利潤極誘人的。賭場的興起,也能引發當地畸形的繁榮,酒館、茶樓、妓院、當鋪也應運而生。所以能開賭場的人,背後必然有一個強大勢力的靠山,也得到官府的支持,不然,它就為別的人鯨吞,沒辦法立足。

長沙城中最大的勢力,便是陰掌門下的第二十四騎,賭場也必然是二十四騎的人所開,別的人就是想開也開不成。所以蘇三娘跟黑、白兩道上的人都有來往,更與官府有來往。長沙府的捕頭田七,更看蘇三娘的面色行事,往往田捕頭有什麽破不了的大案、要案,向蘇三娘一求助,不用三天,蘇三娘就給他破了案,將兇徒、要犯交給了田捕頭。可以說田捕頭頭上的一頂烏紗帽,全憑蘇三娘才戴得穩。當然,長沙知府大人頭上的一頂烏紗帽,也要仰仗蘇三娘,才能不掉下來。正因為這樣,黑道上的人,不敢在長沙府一帶犯案,不敢去招惹官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