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尾 聲(第2/4頁)

在大多數人心目中,胡集只不過是邊陲上的一個小鎮。

根據官方最近調查的記錄,這裏一共只有七十三戶人家。包括婦孺在內,一共也只有三百一十一名人口。

其中大多數是做小生意的人。因為這地方的土壤既不肥沃,天時也不正,而且非常偏僻。既不適於農耕,也不適於做其他任何事。

大多數人甚至從未聽說過這地方的名字。

事實上卻不是這樣子的。

這地方的人口遠比官方記錄上多得多,重要性也遠比大多數人想象中大得多。

市面的繁榮,更不是那些人所能想象得到的。

就因為這地方太偏僻,不會引起官方的注意,所以一些無路可走的人,都會投奔到這裏來。

市面上到處都充斥著從四面八方投奔來的流民、浪子、罪犯和流鶯。這些人通常也正是最舍得花錢的,所以才會造成這地方畸形的繁榮。

住在當地的七十三戶人家中,竟有一大半是經營客棧、酒館和飯鋪。

這裏雖然只有七十三戶人家,客棧酒樓和飯鋪卻有一百零五家。

其中生意最好的一家叫作“達記”。

從早到晚都擠滿了人,要進去吃頓飯都得排隊等上半天。

據說這家飯鋪裏賣的奶油和蔥泥絕對是附近八百裏之內最好的。

雖然有很多人都會覺得這兩種食品臭不可聞,可是只要嘗試過一次之後,也許就會上癮了,沒有它也許連飯都吃不下。

班察巴那告訴小方:“呂三的秘密就在這地方最熱鬧的一條街上。”

這條街上一共有九十六家店鋪。除了一家賣脂粉針線的“遠香齋”和一家米店、兩家油坊外,其中大多數都是酒樓飯鋪和客棧。

連一戶住家都沒有。

班察巴那問小方:“你猜不猜得出呂三的秘窟是哪一家?”

小方毫不考慮就回答:“是達記。”

班察巴那道:“你為什麽會猜呂三在那裏?”

“因為那裏的人最多。”

小方的回答很簡單,也很正確。

呂三隨時都要聽取他屬下傳來的消息。他的屬下來自四方,每一個到“達記”來吃飯的人,都可能是他的屬下,都會拼命保護他的安全。

而且大隱隱於市,這道理呂三當然也明白,班察巴那也明白。

所以他們在鎮外的棗林會集之後,班察巴那就告訴小方:“今天午時,你也到那裏去吃飯。只要聽見有人喊一聲‘這奶油是臭的’,你就沖進後面的廚房去,把大灶上那口蒸青稞餅的大飯鍋掀開,潑一盆冷水把灶裏的火澆滅,再跳進去。鉆入灶口旁邊的一個兩尺見方的洞,你就可以找到呂三了。”班察巴那道,“你只要這麽樣做,別的事你都不必管。就是外面打翻了天你也不必管,就算天塌下來也有別人會替你去頂住。”

遠遠地看到小方走進達記,聽見有人大喊一聲“這奶油是臭的”之後,班察巴那就走了。因為這以後的每一步發展、每一個變化,都已在他預料之中,他已經用不著再聽再看。

他從一條偏僻的小路上繞過他們剛才聚會的棗樹林,走上一個山坡,在一塊凸起如鶴頸的危石上坐下來。這裏距離那條熱鬧的老街雖然已很遙遠,但卻恰巧剛好能看見那家賣奶油蔥泥的飯鋪。

雖然看不清楚,可是以他的眼力,還是能看得見。

這地方當然也是他早就選好的。這時候那飯鋪裏果然已打得天翻地覆,老街上的人都已擁到這裏來。有的在看熱鬧,有的也加入了戰鬥,整條老街都已亂得像是鍋煮爛了的熱粥。

班察巴那覺得很滿意,外面越亂越好。

外面越亂,裏面越靜。殺人的人需要安靜,被殺的人也同樣需要安靜。不管是誰殺了誰,對他來說都沒有什麽分別。

因為他已立於不敗之地。

這一切當然都是他早已安排好的,他已計劃了多年。他相信每一個細節、每一個行動,都精密準確如西洋自鳴鐘內的機件。

就在他正準備躺下去歇一口氣的時候,他忽然聽見他身後有人用一種極詭秘的口氣輕輕地對他說了句非常奇怪的話。

“完了?”這個人說,“現在是不是已經快完了?”

班察巴那沒有回頭,連一點反應都沒有。因為他早就知道這個人會來,也知道來的是誰。

“是的。現在已經快完了。”他只淡淡地說,“所有的事現在都已經到了應該結束的時候。”

“是一種很圓滿的結束。”班察巴那說,“呂三這裏的秘窟在地下,雖然有三個出口,可是我們如果能把他三個出口都封死,那裏就是個死地。”

就在他說完這句話的時候,附近三十裏之內的人都可以聽見一聲震耳的爆炸,都可以看見一道濃煙從達記升起。接著的兩聲爆炸來自另外兩個不同的地方,然後又有兩道濃煙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