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 第二章 天下第一拾三劍(第2/4頁)

阮偉有如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傻愣地瞪著大眼,不知悟因老伯,今日何故說出這些奇怪的話來。

悟因望到阮偉透出疑惑的眼光,一臉天真爛漫、毫無機心的樣子,不知自己將這絹冊交給他,對他是福還是禍!不由心中暗暗一嘆,道:“偉兒,並非老衲不讓你翻這絹冊,因這絹冊內盡是西域梵文,你看也看不懂,一不小心,被別人看到,說不定就有殺身之禍。”

悟因未等偉兒發問,緊接又道:“爾後就看你的緣分了,記著,當有一天你懂得看西域梵文,再看這小冊內寫的東西,知道嗎?”

阮偉點頭應諾,悟因急揮手,道:“好,你回去吧,在今天子時以前,待在家裏不要出來,你兩個妹妹要看好,不要讓她們亂跑,子時以前,外面發生任何驚動都不要管,子時以後就無妨了。”

阮偉忍不住問道:“老伯,那你怎麽辦呢?”

悟因留戀地向阮偉懷中望了一眼,說道:“你只要好好練到冊中的劍術,老衲死得也就值得,你去吧,不必再多問。”

阮偉心知懷中的絹冊一定關系到悟因的生死,他毫不猶豫地從懷中拿出那本絹冊放在桌上。

悟因變色:“偉兒,你怎麽啦?”

阮偉從容答道:“偉兒自幼蒙老伯傳授內心功法後才使羸弱的身體得以康復,老伯於偉兒之身,恩同再造,今老伯有難,偉兒豈能拿去這本有關老伯生死的絹冊!絹冊事小,老伯的性命事大。”

悟因急道:“你可知這絹冊內記載天下第一的劍法,以老衲殘余的生命換這套世無匹敵的劍法,有什麽不值得的?偉兒快拿去,否則老衲要生氣了。”

阮偉垂首應道:“縱然這是世上最最珍貴的東西,只要能換老伯一命,偉兒情願不要。”話聲鏗鏘,字字出自肺腑。

悟因老淚涔涔,愴然道:“就是老衲雙手奉上這絹冊給敵人,也是難免一死,為何要白白送給他們呢?”

阮偉道:“那敵人可是在望海亭內,留下十三根蘭草記號的人?”

悟因頷首道:“不錯!老衲本不願告訴你,但是敵人實在太厲害了,你若貿然前去對抗,不啻以卵擊石。”

阮偉天真地道:“老伯,我們既然打不過他們,為什麽不逃呀!”

悟因搖頭淒笑道:“十三公子太保在江湖上行事,只要留下十三根蘭草記號,被尋之人不逃則已,若要逃亡,不但無法逃掉,且要禍及左鄰右舍十三人的性命,老衲一人死不足惜,豈能再連累十三人陪葬!”

阮偉道:“十三公子太保是什麽樣子的人物呢?”

悟因道:“老衲把其中原委告訴你,但你卻要聽老衲的話去做,不然你對老衲,便是不仁不義的人,你可願做不仁不義的人?”

阮偉嚴肅道:“偉兒年小無知,卻不會行無仁無義的事!”

悟因稱贊道:“好志氣,你且坐下,聽老衲說給你聽……”

阮偉在悟因對面的位子坐下,悟因盤膝坐到禪床上,緩緩道:“這十三公子太保是近十余年來崛起江湖的十三位結拜兄弟。論武功比起天爭教的金衣香主及正義幫的四花武士,還遜一籌!”

阮偉道:“這天爭教和正義幫又是什麽呢?”

悟因微微搖頭道:“你這一問,問得太多了!老衲只能告訴你,這一幫一教數十年來,在江湖上占有極高的地位,唉!只要正義幫插手管到此事,老衲就不怕十三公子太保的逼迫,然而老衲無緣無故,怎能企求別人的庇護呢?”

悟因閉目沉思,似在回憶往事。

他睜開眼睛續道:“數十年來,武林上盛傳,中原武功雖然近百年來發展得十分了得,各門各派皆有其秘傳突兀之學,然而比起西域天龍寺的武學,卻還不如。

“據說這天龍寺在天竺國,為天竺鎮國護法的寺廟,在這寺廟內的高僧,年逾百齡,不知凡幾,而這些百齡高僧不但佛法精妙,並且武功高深,那些高僧們自幼被選進寺,封為護國禪師,他們一生終老該寺,精研佛法及武功。

“要知這天竺國是佛法鼎盛的國家,國內佛學的哲理書籍,精奧無比,於是這些記載佛學的竹簡成了天竺的國寶,這些國寶的收藏地便是天龍寺。

“天竺怕國寶遭受鄰國的窺竊,天龍寺人的僧人便被強迫自幼習武,由於數百年的精研,該寺高僧的武學,個個皆是超凡入聖,尤其一套‘天龍十三劍’為天龍寺鎮寺之寶,其劍法精奧處牽連高深的佛學,遠非中原劍法所能望其項背。

“在武林中傳說,這劍法要十三個人使用,每人精研一招就異常艱難,若想一人練成這十三招劍法,非絕頂天賦之人不可,倘若十三個人練成這路劍法,一旦這十三個人聯合使出,則天下莫可禦敵,也就是說武林要以這十三人為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