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第八章 仁者之情(第5/6頁)

“不錯,此戰確要足夠快,否則洛陽的王匡領兵回救,必不好對付。若是我們能一舉奪下河東,赤眉軍就必難有所成,再趁赤眉轉攻西部之時,我們便可入主中原,平東海,待赤眉回頭定已不及!”劉秀不無向往地道。

馮異和鄧禹也聽得眼睛大放光彩,劉秀的分析確實是高論,仿佛他們已經看到了他日的勝利。

“那主公要派誰去攻打河東呢?”鄧禹問道。

“你!”劉秀肯定地道。

“謝主公!”鄧禹大喜。

“我給你挑選精兵兩萬,可自行選編裨將以下的部將,其他人你可以在軍中任意挑選,明日登台拜將!”劉秀悠然道。

鄧禹更是大喜,忙謝劉秀。

翌日,劉秀拜鄧禹為前將軍,持節遣西入關。

鄧禹以韓歆為軍師,李文、李春、程慮為祭酒,馮音為積弩將軍,樊祟(與赤眉軍首領樊祟同名)為驍騎將軍,宗韻為車騎將軍,鄧尋為建威將軍,耿訴為赤眉將軍,左於為車師將軍——向山西進軍!

△△△△△△△△△

河北大半已在劉秀梟城軍的控制之下,盡管尚有小股流竄的實力,但是卻並無大礙,幾路義軍的主力已完全被消滅,剩下零星的戰局根本就無傷大雅,但劉秀惱火的卻是王校軍趁他破邯鄲之時,突然發難,進攻梟城。

王校軍似乎並不想屈居劉秀之下,更知劉秀對河北諸路義軍會逐個吞並,如果他不降服的話,就必會遭到攻擊,甚或步上王郎和尤來的後塵,是以他搶先發難了。

梟城兵力並不太多,僅萬余眾,卻有朱右、賈復這等大將,而且更是劉秀經營了多時的營地,王校軍一出動便已被梟城軍知道了消息。

朱右安排在王校軍中的探子在這時便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王校軍大舉來犯,一開始就受到了朱右的猛烈反擊,而連敗數陣,這使得馮逸飛大為惱怒,但是梟城軍隨後又迅速作出反擊,信都的援兵也很快趕到。

馮逸飛無奈之下,只好與大槍聯手,這樣卻又成了吳漢所領的十郡之兵的攻擊。

賈復則領兵橫殺至臨平,其威勢讓王校軍嚇破了膽。

王校軍大將安其、王德先後戰死於賈復之手,鐵慶豐也大敗一場,臨平被梟城所破。

馮逸飛只好敗退真定。(今河北石家莊東北)

賈復領軍緊追不舍,劉秀也領兵北上,助之掃平北方。

眼下就只有大槍與王校軍兩支義軍尚在北方活躍,但有吳漢的十郡之兵,確實夠了,但劉秀卻必須速戰速決,皆因此刻兵分數路,若在北方留下隱患,則不好籌劃大局。因此,他急於掃平北方之後,就可全力自更始軍手中奪下河內,更平青犢之亂,而且更好地為鄧禹平定河東作後援。

吳漢的大軍與大槍連交數戰,在訓練之上,大槍這些義軍自然不能與各郡中的精銳相提並論,盡管大槍軍中也有數員猛將,卻無法與梟城軍在北方相比,無論是民心之類的都傾向於梟城軍。

在連敗了數陣之後,大槍軍的弊端就顯出來了,其部下的戰士很多都偷偷地降於梟城軍,便是一些將領也失去了與梟城軍為敵的信心,因此不戰而降者甚眾,對此大槍也沒有辦法。

十郡之兵乃大槍軍數倍,如此壓倒性的優勢,幾乎打得大槍擡不起頭來。

吳漢部下的大將杜茂、遊燦、崔健等無一不是沙場之上的猛將。

△△△△△△△△△

鄧禹大軍在當日就攻破箕關(今河南濟源縣西,王屋以南),進入河東(今山西西南部一帶),一路之上百姓、豪傑聞風歸附,使得鄧禹軍迅速擴大,並快速包圍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

梟城軍來勢極猛,河東諸縣皆驚,迅速結集數萬大軍以解安邑之圍。

鄧禹以巧計在安邑以南伏襲了這批援軍,使其大敗而歸,更斬殺更始大將軍樊參。

一時之間,朝野皆驚,鄧禹更是名聲大噪。

與此同時,劉玄知此消息極為震怒,劉秀拒接聖旨,卻又派人攻打他的河東,分明是趁火打劫,更有反意。

不過,對此劉玄也無可奈何,劉秀是他的弟弟,而眼下更是惹上赤眉之禍,分身乏力,只好下旨讓王匡北上河東平鄧禹之亂。

△△△△△△△△△

寇恂南下以十萬大軍橫掃而過,與姚期兩路作戰,一破河內,一破青犢諸義軍。

大彤義軍因與劉秀素有交情,在火鳳娘子的苦勸之下,舉軍盡投寇恂,以助其平定其它四路義軍。

梟城軍裝備極為精良,義軍莫敢與之相撼,僅半月即平安五路義軍,更轉助姚期大破河內。

……

劉秀知河內已定,南方義軍也平,心中大喜,與馮異諸人商議,知河內形勢極險,雖得卻不易守。

洛陽有更始大司馬朱鮪、舞陰王李軼,同時並州地區亦駐有更始大軍,因此對河內形成了南北合圍之勢,而以河內的形式,惟有固守一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