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二十三章 幽冥蝠王(第6/7頁)

秦復的神色卻微有些驚艷之感,但除此之外並無其它,倒是李震與其余幾人在吞口水,二樓之上更有許多人都熱切而癡迷地呆望著曾鶯鶯,一個個像是失魂落魄了一般,這讓林渺感到好笑。

曾鶯鶯一身純白的貂裘,緊裹著纖長而柔弱的嬌軀,在燈火輝映之下,面似桃花,光彩照人,明眸皓齒,柳眉欲飛,一張臉有著巧奪天工之美的弧線,與眉相配,儀態幾近完美,讓人挑不出半點瑕疵。舉手投足間,高雅輕盈似欲迎風而飄,未施粉脂,自然清新似不沾人間煙火,輕束秀發,以一珠釵定型,好像煙雲蓋頂,飛逸灑脫。一對小巧耳墜,更增其幾分清雅,眉眼之間的神彩,深具勾魂懾魄之魔力。

林渺也不得不在心中暗暗驚嘆:“難怪能夠讓如此之多的人為之癡迷,確實是傾國傾城的尤物,比之白玉蘭和杜月娘都似乎更多了一點什麽,那是說不出的感覺,也許,正是這點說不出的感覺讓世人癡迷。最難得的卻是,身為風塵女子卻沒有半點風塵的俗氣和蒼桑,反而更顯高雅,好像出淤泥之白蓮,這不能不讓人驚嘆。不過,這個世上有許多事情都不是以常理去想象的。”“該說的,總管已代小女子說了,在此,鶯鶯仍要感謝大家對我的厚愛,大家對鶯鶯的愛護和恩情,鶯鶯必會銘記於心,這裏,鶯鶯只想以一曲清歌表達對各位的謝意!”曾鶯鶯的聲音如黃鶯出谷,清脆甜美而柔潤,有種讓人心曠神怡的磁性。

林渺也大為銷魂,這個女人的語調之中確實有種特殊的味道,讓人聽了,無不心生憐惜。

曾鶯鶯說完款款施了一禮,才悠然退至一邊的古箏畔,在微擡纖手之際尚不忘向台下的眾人露齒一笑。

台下眾人立刻籲聲一片,似乎有些受寵若驚的感覺。

“咚……咚……”箏音沉緩飄出,猶如暮藹之中山寺的鐘聲。

箏音之中仿佛透著一股莫名的哀傷,僅只是調弦幾下,便即將人心神引入一個充滿濃濃情感的世界。

“鏘……鏘……”箏音在眾人心神黯然之際,突地如鐵馬金戈,怒潮而起,仿有千軍萬馬征殺疆場。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淩余陣兮躐余行,在驂殪兮右刃傷;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抱兮擊鳴鼓;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嚴殺盡兮棄原野……”曾鶯鶯在箏音激昂而起之時,突地開口,以其獨特而淒婉的歌聲唱了起來,與金戈鐵馬一般的箏音相配,一柔一剛,聲聲纏錯,仿佛在血淋淋的戰場之上綻開了漫地帶血的菊花,沒有人在意那歌詞的含義,每一個人都完完全全地引入了一個如夢似幻的意境之中,仿佛自己便是死於戰場的士兵,而這哭訴低唱之人正是自己的妻兒父母……而到慘烈處又似使人熱血沸騰。

突地箏調滑跌,由激情高昂緩化為悠長細致。

“出不入兮往不返,平原忽兮路遙遠;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淩……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子魂魄兮為鬼雄……”曾鶯鶯聲音更顯低沉而憂傷,但似又滿懷著無限的熱情。

所唱之詞正是當年屈原所作《楚辭。九歌》中的國殤,在燕子樓中聆聽之人幾乎所有人都讀過此辭,深明其義的人也不在少數,但是被曾鶯鶯改成曲子彈奏而出,卻又成了另一種味道,雖然無那種慘烈的氣勢,卻有著悲天憐人的博大情懷,對死者的同情和憐憫……

林渺也聽得癡了,有恍然不知今昔是何年之感。他從未聽過比這更美妙的旋律,這似乎不再只是一種聲音,而是一種實質存在的生命,一種存在著虛幻和現實之間的精神,一扇能夠讓人自由來去現實和夢幻之間的無形之門。

不知道歌聲和箏音是何時停止的,當林渺回過神來的時候,他居然聽到了一片哭聲,燕子樓的聽眾居然有人被曾鶯鶯這一曲國殤感動得哭了,而且不止一個。

整個燕子樓之中沒有掌聲,仿佛尚沉浸在剛才琴音和歌聲所勾勒出的淒慘氣氛之中,所有人的心中久久地激蕩著那無奈、傷感而又充滿魔力的歌聲。

林渺也沒有給掌聲,倒是想到眼下烽火四起的時局,戰亂之中,不知有多少戰士死於沙場,他也想起了與他一起出生入死的戰友,及那些在戰場之上慘死的戰友。

戰爭,林渺絕不陌生,因為他自己本身就是自死裏逃生幸存的幸運兒,是以,曾鶯鶯的歌聲更能觸動他的心弦。

“鶯鶯——我愛你……”有人哭喊著向獻藝台上奔去,擠得人群一陣紛亂。

林渺吃了一驚,心下有些凜然,他真的明白為什麽有這麽多人為曾鶯鶯癡迷了,但同時他心中亦湧起了一種強烈的困惑感。他很難相信一個人的歌聲和琴聲會有如此大的魔力,盡管眼前的一切都是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