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五章 帝印雀符(第6/7頁)

李縱不僅僅是安陸城的相爺,更與當朝巨奸姓偉、張長叔和薛子仲交往甚密。

姓偉、張長叔與薛子仲乃是王莽派去主持五均六院的重臣,但這幾人卻利用其職,使天下之苛捐雜稅瘋漲,而使得天下更是民不聊生。

[注:五均六院,是王莽在劉歆等重臣的建議之下,實行國家的工商統制政策,始於建國二年(公元十年),王莽命令在商業比較發達的長安以及洛陽、邯鄲、宛城、成都等五大城市設立五均官,由他們對商品經營和物價進行管理。五均官的職責是:一,用成本價格收購滯銷的五谷、布帛、絲棉等日用商品,保護生產者不受損失;二,各市在每季度中根據質量對商品定出上、中、下三種標準價格。如果商人售貨超出市平均價格,就以平價強制拋售。如果物價低廉,則任其買賣,以防止囤積居奇,謀取暴利。五均官還負責對農民、小生產者的賒貸事務,百姓急需生活用錢,可借與工商之稅,定期償還,不取利息。百姓如果借款興辦產業,收取一成以下的利息,這就是“五均”、“賒貨”。後王莽又采納魯匡的建議,實行“六院”,即由國家對酒、鹽、鐵、名山大澤、五均賒貨以及鐵布銅冶等工商事業實行統一管理。對於“六院”的意義,王莽是這樣闡述的:'鹽,食肴之將;酒,百藥之長,嘉會之好;鐵,田農之本;名山大澤,饒衍之臧;五均賒貨,百姓所取乎;鐵布銅冶,通行有無,眾民用也。此六者,非編戶齊民所能家作,雖貴數倍,卻不得不買。豪民富賈,即要貧弱,先聖知其然也,故斡之。'為了保證這一措施順利施行,王莽設科條防禁,犯者罪至死。]

當然,王莽的這種設想本意是好的,但是這種設想卻不應該簡單化。在腐敗的社會中,執法官吏本身就是貪汙中飽的社會蠹蟲,根本就無法想象他們會忠於職守,為民造福。更失策的是,王莽在無任何有效手段進行監督的情況下,竟效法漢武帝以富商大賈為興利之臣的做法。而這之中,便有姓偉、張長叔、薛子仲這幾個最為著名的貪官。

各地方官員無不想巴結這三位朝中大臣,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富可敵國,更因為這些人都是王莽身邊的紅人。

安陸城中的相爺李縱乃這三人的至交,這無形之中便使李縱的身分地位大大地提高了。

李縱的相府僅次於安陸侯府,但有人傳聞李縱比安陸侯更為富有,說到家財,李縱當可排在安陸郡的前三位,聲名,卻是排在第一。

秦復的馬剛到城門口,立刻被盤查的官兵給截住。

“進城幹什麽?”“從哪裏來?”“你這馬是哪兒來的?”官兵們抓住了秦復所騎的馬韁,七嘴八舌地問道。

“我乃是李震的朋友,你還不去通知你家公子?”秦復並不在意這些官兵牽住他的馬,只是冷然吩咐道。

那幾個官兵一聽,全都吃了一驚,他們自然知道李震是誰,全安陸城便只有一個李震李公子,那便是相爺李縱的愛子,因此怎不叫這些守城的官兵吃驚?

那幾個官兵疑惑地打量了秦復一眼,只見秦復一身衣衫樸素,卻英氣逼人,座下之馬更是百裏挑一的良駒,這些人還真不敢怠慢,因為他們知道李震乃是安陸城中出了名愛鬧的公子哥兒,平時最喜打架鬧事,但更出名的卻是李震喜歡交朋友,特別是奇人異士。

李縱家財萬貫,根本就不在乎兒子在這方面揮霍,反而極力支持兒子多結交異人。因此,李縱專為兒子建造了一座別院,李震便在這院子中為所欲為了。

“你請稍等,我立刻去稟報公子!”那些守城之卒立刻變得恭敬起來,他們知道,如果得罪了李震的朋友,他們可是吃不了兜著走了。

“駕……駕……閃開!閃開……”一陣吆喝之中,十數騎快馬自城中飛奔而出,城門口的進出百姓紛紛驚叫著向兩邊閃避,有些人閃之不及,立刻挨鞭子。

“李公子……”那隊守城的官兵立即變得恭敬起來。

“籲……”十數騎來到距秦復十步處倏地刹住,揚起一幕塵埃,為首者正是李縱之子李震。而在李震身後卻是安陸城大富商商庸的兩位公子商聰、商武兄弟,再後面則是一隊親衛家將。

“老大,可把你給盼來了!”李震看到秦復便像是見到了寶物一樣,飛身自馬背上躍下,急奔而前,一把抓住秦復的雙臂,喜不自禁地道。

“是呀,老大,可把我們給想死了!”商聰和商武兄弟也圍了上來,幾乎快要把秦復給撕分了。

那一幹李府和商府的家將都自馬上躍下,這些人都是商聰兄弟和李震的多年親隨,是以對此並不意外,而那些守城官兵則都看傻眼了,他們哪裏見過李震與商聰、商武兄弟這幾位安陸城中的孩子王如此擁戴一位陌生的少年?他們心裏還在猜測秦復是哪位王公大臣的兒子呢,但是秦復這一身打扮又不像,而且身邊更無家將親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