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卷 第十三章(第2/4頁)

張良點頭道:“這也許就是大王之所以勝、項羽之所以敗的主因吧!項羽只有一個範增,尚且不能容人,將之放逐,可見注定了他最終不能成事。”

眾人無不笑了起來,笑過之後,大多數人心裏冒出一個這樣的問題:“項羽之所以能夠無敵於天下,範增功不可沒,假如範增不死,依然被項羽奉為亞父,這楚漢之爭又會是怎樣一個結局呢?”

紀空手此時在大漢軍中的威望,已經高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特別是攻克垓下一役,在所有將士的眼中,這本是一項不可完成的任務,但紀空手卻在一夜之間大敗西楚軍,這不能不被人視為奇跡。

紀空手最大的好處,在於放權,他相信張良的軍事才能、戰略眼光,所以總是將排兵布陣、指揮作戰的權力交到張良手中,而他自己卻躲於幕後,審視戰爭的每一個進程,每一項步聚。他從來不打無準備之仗,在大戰之前,首先做到知己知彼,其實就是通過考慮敵我勢力的對比,從中找到突破口,最後果敢地發出致命一擊。他堅信,以自己最強勢的兵力攻擊敵人最弱的地方,往往可以做到無往而不利。

當所有人領命而去之後,大帳內只剩下紀空手、張良、龍賡三人,紀空手的臉色再一次顯得冷峻起來。

“是誰擔負著追擊項羽的任務?”紀空手的目光投向張良,一切行動計劃雖然出自紀空手之手,但真正實施者卻是張良,是以紀空手才有此問。

“陳平,他率領一萬精銳騎兵自南門追擊,按照大王的吩咐,我已嚴令他們不得過於靠近,只要隨時讓項羽感到壓力即可,如有冒進貪功者,殺無赦!”張良談吐清晰地道。

“呂雉、紅顏她們是否已經到了預伏位置?”紀空手道。

“應該到了。”張良的眉頭皺了一下道:“我現在擔心的是項羽會不會如我們所願選擇那條路?如果他自另外一條路上逃走,那我們此舉無異於縱虎歸山!”

“這就只有聽天由命了。”紀空手淡淡而道:“如果項羽這一行人中真的有人識路,就是天不該絕項羽,我們也無法可想,但假如他們之中無人識路,那麽這一次,項羽必死無疑!”

張良的臉上露出狐疑之色,道:“既然如此,我們何不主動一點,就在南門外設伏,也不至於有這份擔心。”

紀空手的臉上露出一絲苦澀之笑,緩緩而道:“項羽若是真的這麽容易被人擊殺,我又何必要用盡如此心機?他能夠無敵於天下,就必然有無敵於天下的實力,盡管此刻他正拼命逃亡,但就算陳平與紅顏她們前後夾擊,也不可能將項羽置於死地!”

張良吃了一驚道:“難道你與龍賡聯手也不敵一個項羽?”

紀空手與龍賡相視一眼,道:“以我二人之力,只怕要想殺他猶難。所以,早在兩年之前,我就精選了九名高手研究一套陣法,專門用來對付項羽,這套陣法的名字就叫‘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張良怔了一怔,念道。

“不錯,這套陣法就叫十面埋伏,而我們此次的行動也叫十面埋伏!所謂埋伏,就是采用隱蔽的方式攻擊敵人,而我們這次行動,所用的乃是攻心戰,針對項羽的性格心理對症下藥,從而讓他不戰而亡。”紀空手顯然對自己的計劃充滿信心,精神一振道。

張良聽得一頭霧水,道:“你與九大高手研創的這套陣法難道還不能擊殺項羽嗎?若事實如此,這項羽豈不成了不死的妖怪?”

“項羽號稱天下第一,其武功的確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我曾經與他有過交手,所以深知其厲害。”紀空手回想起來,猶覺心有余悸,緩緩接道:“其實,在很早以前,我就認識到憑武功是不可能征服項羽的,之所以要研創十面埋伏這套陣法,是因為它只是我所用的攻心戰中的一種。而真正的十面埋伏,是我針對項羽的心理設下的十個障礙,他只要繞不過去,就惟有自殺一途!”

張良和龍賡面面相覷,似乎誰也沒有參透紀空手話中的玄機,惟有將目光緊盯在紀空手臉上,想從他的表情上讀出一些東西。

“你們為什麽不問問我為何要給這次行動取名為‘十面埋伏’呢?”紀空手悠然問道。

“書中有雲:四合八荒,意指天下。八方是指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以八方替代八面,再加上天、地,合稱十面,一旦人入其中,自然無處可逃。”張良似有所悟道。

“不錯,我當初將這套陣法取名為十面埋伏,就是要讓項羽無處可逃,受困於此。然而我很快就發現,當世之中,無論是武功,還是陣法,沒有一種是真正可以制服項羽的,以這套陣法來對付項羽,只怕也是徒勞。”紀空手微微一笑道:“不過,有所失必有所得,當我在研究項羽這個對手時,卻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發現,那就是項羽的行事作風與性格上存在弱點,只要加以利用,未必就不能收到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