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卷 第七章(第3/3頁)

紀空手緩緩地自懷中掏出一件物什,“刷”地一聲攤在英布的面前,淡然笑道:“這就是證據!”

所有的人都看到了,紀空手手中拿的是一封信,只是一封普通布帛寫下的書信,沒有人知道它的內容,但是英布看到它時,整個人仿佛癱了一般,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它……它……它怎會落到了你的手中?!”英布的聲音極小,卻帶著一種不可抑制的驚懼。

“這才是天意!”紀空手一字一句地道。

英布的整顆心仿佛陷入到了一個無底的沼澤中,直到這時,他才似乎有些明白,自己與韓信的一切所為,根本就在紀空手能夠控制的範圍之內。

他不得不承認,這場豪賭,是以自己的失敗而告終了。

△△△△△△△△△

中軍帳內,已是一片靜寂,所有人的目光都聚於紀空手一人身上。

除了紀空手之外,再沒有人知道那封書信的來歷與內容,而紀空手顯然沒有要讓眾人知道的打算,重新將它置入了自己的懷中。

“韓信走了,英布也已為我控制,接下來,我們應該做些什麽呢?”紀空手的目光從每一個人的臉上緩緩劃過,不怒而威,使得每一個人都已經意識到紀空手將要有重大的決定宣布。

“有的人會說,接下來我們當然是飲酒看戲。”紀空手自問自答,顯得很是從容地道:“如果你們真的這麽認為,那就錯了!本王請來這個戲班,並不是讓你們縱情酒色的,只是因為它來自於楚地,它裏面的每一個人都熟諳楚國的鄉音與俚曲。”

所有人都為之一怔,似乎都無法理解紀空手此舉的用意,卻聽得紀空手自顧接道:“作為對手,作為敵人,本王這些年來一直在研究項羽,始終無法洞察當年項羽作出的一項決策,那就是他打入關中之後,明明可以定都關中,卻最終選擇了彭城,這項決策無疑是一個致命的失誤,以項羽之精明,他不會不清楚這一點,然而是什麽原因讓他不可為而為之呢?”

張良直到這時才微微一笑,似乎已明白了紀空手的用意。

誠如紀空手所分析的,當年定都彭城,而不是山川險峻、富甲天下的關中,是項羽這一生中最大的失誤。關中位居天下的中心,進可攻,退可守,乃軍事要地,向東可俯瞰齊楚大地;向西可制約巴蜀諸郡,一旦重兵布防,將可震懾各路諸侯,為天下局勢的穩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項羽卻無視於關中的戰略位置,最終將西楚的國都定在了彭城,這其中當然有其苦衷。

項羽的西楚軍戰力驚人,所向披靡,這很大程度上在於它的將士全部來自於楚國的子弟,講究協同作戰,精密配合,士兵之間緊密團結。當他們進入關中,剿滅大秦之後,在軍營之中流傳著一種情緒,就是不想長時間地呆在異鄉!因此而生出濃濃的思鄉情緒。為了不影響大軍將士的士氣,無奈之下,項羽才作出了定都彭城的決定。

這種決定在當時來說,也不能說是一個錯誤的決定,畢竟當時各路諸侯都對天下虎視眈眈,項羽必須仰仗自己這數十萬兵馬。然而時至今日,這個決定的弊端就完全顯露出來,而大漢軍正是攻占關中之後,才有了與西楚一決高下的資本。

張良身為謀臣,自然對項羽當年的這個決定有所權衡,也明白這之間的原因。他心中一動:“紀公子突然提到當年的這段歷史,絕非事出無因,可是一個小小的戲班和這些往事又怎會有必然的聯系?”

紀空手緩緩而道:“一支軍隊,靠的是將士,決定戰爭勝負的,是將士的士氣。只要打擊了敵人的士氣,那麽未戰已占三分先機。當年項羽之所以選擇定都彭城,是因為他不想讓自己的士兵因為思鄉情緒而造成士氣低落,同樣的道理,只要我們能讓這些遠離家鄉的士兵重新勾起思鄉情緒,那麽垓下一役我們就有了三分把握。”

張良突然拍起掌來,笑道:“我明白了,我一直奇怪大王何以帶回一個戲班,想不到裏面暗藏如此玄機!”

兩人這麽一唱一合,倒讓眾人更糊塗了,彭越一向耿直豪爽,笑咧咧地叫了起來:“張先生既然知道了漢王的用心,就別賣關子了,老子可是憋得極為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