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 第十五章(第3/4頁)

這也正是紀空手心中所希望的,當他們沖到花園最後一道高墻下時,十丈範圍之內,已不聞任何殺機。

紀空手並不是一個嗜殺之人,在沒有理由的情況下,他更想成為一個向佛者,所以,他沒有回頭,更沒有留戀,而是騰身而起,向高墻掠去。

“嗖……”就在這時,勁箭卻破空而出,若飛蝗般撲至,仿佛從四面八方突然下起了一陣箭雨。

勁箭之多,極為駭人,挾帶漫天的風雲,籠罩於高墻上的整個虛空。

目標,就只有一個,那就是紀空手!

因為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在空中借力,更何況此時的紀空手沒有任何的防備,單從這一點看,這些弓箭手就不同凡響,深諳殺人之道,懂得在什麽情況下發出致命一擊。

紀空手的身形依然優雅,仿如在虛空中漫步,顯得鎮定而從容。當弦響時,他只笑了一笑,然後雙手在胸前劃出了一個圓弧。

經過了蛻變重生的補天石異力已經成為了紀空手身體的一份子,甚至融入了他的意念之中。是以,當他的意念一動時,雙手驀生勁風,構成一個充滿著巨大吸力的涵洞,頓時將自己所置身的虛空中的氣流吸納抽幹,包括那飛蝗般的勁箭與漫天的塵土。

所有的人都吃了一驚,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們所看到的紀空手,仿佛已不是人,而是禦空乘風的神仙,逍遙而飄逸,在悠然中演繹出一種力量的美感。勁箭所向,不是射向紀空手,而是如一堆鐵屑般粘在磁鐵上,環繞於那道圓弧的四周,乍眼看去,就像是一朵平空綻放的鮮花。

不過,這種美麗的圖案存留在人們視線範圍只是一刹那的時間,隨著一聲爆響,勁箭以更有力的勢頭向四方激射而回。

“呀……”驚呼聲、慘叫聲以及空氣被割裂的聲響充斥了整個虛空,濃濃的血腥隨風飄散,窒息的壓力仿佛成了花園中最基本的一個基調。

紀空手緩緩地飄落在高墻之上,回首看了一眼,臉上流露出一絲淡淡的笑意,一縷陽光照在他的身上,在一刹那間,龍賡與阿方卓驚奇地發現,紀空手的身上似乎多出了一道淡淡的光芒,若隱若現,猶如佛光。

△△△△△△△△△

紀空手趕赴淮陰的同時,楚漢相持的局面還在繼續。大漢軍在張良的親自主持下,將廣武、成臯一線的防禦進行了針對性的加強,使之更加堅固,仿似固若金湯一般。

在張良這種軍事大家的面前,一向戰無不勝的項羽也感到了一種無奈。他不得不承認,大漢軍並非如他想象中的不堪一擊,無論是軍隊的士氣,還是指揮調度,都超出了他的想象,較之以往那些被自己所征服的軍隊,大漢軍明顯要強大得多,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一支勁旅。

雖然在滎陽一役中西楚軍獲得了勝利,並且盡殲漢軍兩萬余人,但是從戰略大局上看,由於大漢軍主力成功突圍,而且獲得了充足的休整時間,是以那一役究竟對誰的未來走勢更為有利,其實難有定論。項羽的心裏非常清楚,像廣武這種相持不下的戰局,並不是西楚軍所擅長的,一旦這種局面不能打破,對自己手下將士的信心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無奈之下,項羽選擇了一種激將法,就是派人到漢軍陣前傳話:“大秦滅亡之後,天下本應太平,可是因為我們兩人的緣故,使得戰火不斷,擾攘不安,本王心有不忍,願意單槍匹馬與你一決雌雄,以定奪天下!”

此時紀空手人在淮陰未歸,張良是何等聰明之人,一眼就識破了項羽此舉的用意,笑著拒絕道:“我家大王寧願鬥智,不願鬥力,在他看來,那不過是逞一時之氣,玩匹夫之勇,乃市井小人的行徑。我家大王既然志在天下,自然不屑為之,所以這單挑之約,恕難從命!”

項羽聞言大怒,率領大軍數度攻城,可惜都是無功而返,只得派出上百名能言善辯的士兵站到漢軍陣前罵陣。這種挑戰的方式雖然老土而愚笨,但在歷朝歷代不乏有成功的範例,項羽在苦於無計之下,也只能事急從權了。

一連罵陣了三天,大漢軍的陣營沒有一點反應,就在項羽感到仿徨之時,一名小校來報:“啟稟大王,漢軍中有人突施冷箭,致使罵陣的將士折損了大半,若非項莊將軍見機得快,率一隊人馬沖殺過去,只怕沒有人能夠得以生還。”

項羽心中一動道:“項莊何在?”

“正在營門恭候!”小校答道。

“速速召來!”項羽似乎有了主意,大聲道。

小校退出不久,一名年青將領進入營帳,長得極是剽悍有型,眉宇間寒光閃爍,顯得十分精明幹練。此人正是項府十三家將之一的項莊,作戰驍勇,又善謀略,極受項羽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