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 第七章(第3/4頁)

這是一個精心設計的計劃,它的成功就在於抓住了大多數男人喜歡自作多情的心理,從而一步步陷入死局。

幻狐門最擅長的一門絕技,就是“眉目傳情”,是以當紀空手以劉邦名義向卓小圓傳來秘信之後,卓小圓考慮再三,決定向範增實施“美人計”,以達到自己借刀殺人的目的。

對一個年逾六十的男人施以色誘,這難度端的不小,但卓小圓卻十分自信,她自入幻狐門後,就抱定一個宗旨,“但凡男女都有七情六欲,只要對症下藥,投其所好,縱是柳下惠這樣的君子,也必是我卓小圓的裙下之臣”!

她只用了短短數月的時間,就以自己獨特的“情挑”撩撥得範增想入非非,為了整個計劃能夠得以順利實施,她又不惜以色相將項誠收為己用,當這一切準備就諸之後,她的行動便開始了。

——首先,她算準了項羽一天的行程,然後讓項誠以項羽的名義請範增進入別院。

——當範增一到,她馬上焚香沐浴。範增色心既動,就難免生出偷窺之心,做出一些出格的舉動。

——一旦讓項羽撞上,以他的稟性,絕不容許另一個男人冒犯他最心愛的女人,即使是用目光,他也認為是一種不可饒恕的褻瀆。

但是,這個計劃看似完美得無懈可擊,其實還有一個致使的漏洞。卓小圓擔心即使自己的“情挑”已使範增心猿意馬,但以範增的老成持重和靜心功夫,未必就能讓範增完全喪失理智,所幸的是,她幻狐門中有一種秘傳的催情藥香,名喚“洞房花燭”,無色無味,融入檀香之中,可以讓人在不知不覺中著了道兒,最是厲害不過,饒是範增這等聰明之人,最終也難逃此劫。

這麽說來,範增豈非死定了?

卓小圓知道範增在項羽心中的地位,也了解範增與項家的淵源,殺不殺範增,其實就在項羽一念之間,但卓小圓無疑是一個聰明的女人,深知“此時無聲勝有聲”,用任何語言都不如自己的哭更能撩撥項羽的殺心,所以,她這一哭,頓時將自己扮成一個無辜的弱者,反而置身事外,坐收漁翁之利。

看著背跪請罪的範增,項羽雖然已經拔劍,卻遲遲沒有落下,這絕非是他心懷仁慈,換作另一個人,他早就一劍殺了,獨獨是這個範增,由不得他不三思而行。

當年起事之初,萬事艱難,項羽之叔項梁帶著項羽數度登門,請求範增出山襄助,範增都婉言相辭,直到最後一次在範府的草堂之中,項梁再三懇請,範增才實言相告:“老夫少年成名,卻一直歸隱鄉裏,其實就是為了等待一個機會,如今暴秦將亡,諸侯並起,正是英雄建功立業的亂世,老夫早已有心出山。然而,良禽擇木而棲,老夫亦想投身明主,盡心報效,留名青史,善終一生,今觀你叔侄二人面相,恕我直言,都非有海納百川之度量,萬一日後老夫有何過錯,未必就能善始善終,與其如此,老夫不如留在這草堂之中,了此殘生豈不更好!”

項梁求賢若渴,又深知範增的才情之高,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善謀之臣,當即跪下道:“先生有此顧忌,乃人之常情,今日我項梁對天發誓,先生若能為我所用,今生今世,絕不傷先生一根汗毛!”

當年項羽在場,這些話到了今時今日,還歷歷在耳,猶似發生在昨天一般,更讓項羽不忍下手的是,這些年來,西楚軍南征北戰,打了不少大戰惡戰,卻從來不敗,這其中無一不是範增一人在幕後精心策劃,嘔心瀝血,盡心盡職,可謂是項羽最為器重的左臂右膀,倘若自己因為一個女人而殺之,天下人又將如何看待自己?

項羽的劍猶自在手,但他的劍氣已不如先前那般咄咄逼人,範增是何等樣人,驟見生機再現,頓時痛哭流涕道:“微臣一生謹慎,自重名節,想不到人到老了,反而做出這等禽獸不如的事情,真是罪該萬死,但還請大王看在微臣追隨項公與大王以來一直忠心耿耿、盡心盡職的份上,劍下留情!”

他只認罪,卻不辯白,卓小圓初時還有幾分擔心自己的陰謀暴露,細想之下,頓時明白了範增的用心。

男女間的太多事情,本就是說不清、道不明的,此刻項羽正在氣頭之上,倘若範增辯白,只能是火上添油,弄不好反倒引來殺身之禍,範增聰明一世,當然不會在這一點上犯糊塗。

卓小圓機關算盡,想的就是借刀殺人,當然不想就此罷休,但範增的老謀深算和應變之快出乎了她的意料,倉促之間,一時也想不到應對之法。

項羽聽著範增略帶哭聲的嗓音,看到的又是滿頭白發,心中不由一軟,冷然道:“本王的確是想一劍殺了你,冒犯本王的愛妃,比冒犯本王更甚,要是天下人知道本王連自己的女人都保護不好,又將用什麽樣的眼光來看待本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