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 第十二章 異功天成(第2/4頁)

經過地道一戰,呂翥的死終於讓呂雉從幕後走上了前台,行使她聽香榭閥主的威儀,並以漢王後的身分進入漢王府中,名正言順地相伴在紀空手左右。

樊噲和七幫弟子雖然覺得有幾分詫異,然而有了附骨之蛆的震懾,使得他們無人敢多說一句話,而那些聽香榭的弟子,明知呂翥只是呂雉的替身,見到閥主親臨主事,心中高興還來不及,誰又去想其中的蹊蹺?

一切都在順利中進行,一如紀空手的想象,然而眼看東征在即,紀空手的心上卻有一塊石頭始終放不下來,那就是——虞姬母子的安危以及鳳影的下落。

此時的漢王府中,燈火通明,熱鬧喧天,隨著遠赴上庸的十萬大軍回歸南鄭,有關湖底神跡的消息不脛而走,迅速傳遍了巴、蜀、漢中三郡,但凡是漢王子民,無不群情振奮,奔走相告,結合到江湖上流傳甚廣的劉邦乃“赤帝之子”的傳說,沒有人會對這湖底神跡提出;質疑,而是堅信此時的劉邦雖然偏居於蠻荒之地,但有一日,必將逐鹿中原,一統這亂世天下。

而與此同時,陳平代表夜郎王出訪南鄭,不僅帶來了數百萬兩黃金,而且還帶來了可供二十萬大軍裝備使用的鋒銳兵器(這些黃金和兵器來源於登龍圖寶藏,被紀空手的洞殿人馬取出之後,一部分運至齊國,由車侯、扶滄海用來扶植田橫,而另一部分,則由紅顏派人將之送往夜郎,然後由夜郎王的名義、借陳平之手,送往南鄭,幾度易手之後,這寶藏最終歸於紀空手所用),這些東西正是大漢軍隊急需之物,所以運抵兵營之後,頓時引起大軍轟動,數十萬將士鬥志空前高漲,為即將開始的東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而今夜的漢王府內,名義上是為了宴請陳平,實際上卻是紀空手召集群臣,商議東征事宜。

在王府花園的禦事台前,數百名精兵列隊而站,百步之內不容有任何閑雜人等走近,戒備森嚴,猶如鐵桶一般,而在台上,上百盞大紅燈籠高掛,亮如白晝,聚集了大漢王朝最重要的九名人物,除了張良與陳平之外,余者全是劉邦在位時的心腹重臣。

這是紀空手以劉邦的身分第一次在群臣面前亮相,他深知,要想不讓任何人引起懷疑,這首次見面至關重要,在座的諸位都是這天下中最精明的人物,只要自己稍有破綻,就很可能泄露天機,功敗垂成,為了預防萬一,他甚至將陳平帶來的家族高手盡數埋伏於花園之中,以作不測之需。

而且為了突出自己身為漢王的威儀,起到震懾群臣的作用,他故意在群臣之後登上禦事台,雙手背負,踱步而來。

隨著他的到來,群臣無不肅立一旁,屏聲息氣,惟恐打擾了他的思緒,等到紀空手緩緩地入座之後,說了聲“請坐”,群臣方敢依序落座。

紀空手雙目電光隱現,冷冷地從每一個人的臉上掃過,這九人之中,張良、陳平除外,蕭何、曹參、樊噲這三人都是紀空手的舊識,而另外四人都是漢軍將領,紀空手雖然從未謀面,但他們的大名早已如雷貫耳,乃是周勃、劉賈、孔熙、夏侯嬰,這四人追隨劉邦已久,驍勇善戰,戰功顯赫,劉邦得以登上今日漢王之位,這幾人功不可沒。

當群臣坐定之後,紀空手環視眾人一眼,然後將目光盯注在張良身上,看見張良微微點頭,這才放下心來,淡淡一笑道:“雖然上庸之行,本王空手而歸,然而今日,陳平受夜郎王之命特意送來黃金與兵器,以資我軍東征,也算是解了本王燃眉之急!”

陳平站將起來道:“這是我夜郎國理所應當的本分,只是在微臣臨行之前,我王再三囑咐,希望漢王不要忘記了當日的夜郎之約。”

紀空手示意陳平坐下,沉聲道:“這是當然,本王自起事之初,能夠走到今日這一步,全仗對信譽二字十分看重,人無信而不立,治國也無非如此,我豈能失信於你們大王!”

“如此最好!”陳平微笑而道。

“不過,本王還有一事相求,不知你們大王是否允準?”紀空手道。

陳平一臉驚詫道:“若是漢王要向我國借兵,此事只怕難以答應,畢竟我夜郎乃是蠻荒小國,又有漏臥、大理等國虎視眈眈,一旦兵力北上,勢必造成國境空虛。”

紀空手擺了擺手道:“本王的確是想向你們大王借兵,不過,本王但求一將,不求千軍!”

“哦?”陳平奇道:“不知漢王所求之人是誰?”

紀空手笑了笑道:“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陳平一臉惶恐道:“陳平有何德何能,怎能蒙漢王如此看重?”

紀空手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道:“你無須自謙,本王既然認為你是一個難得的人材,當然就有用你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