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第十五章 墓前誓言(第4/5頁)

北風呼嘯而來,雪霧不斷地飛湧,衛三少爺的衣袂如裙裾飄飛,呼呼作響,那種強烈的動感,正如他心中蠢蠢欲動的殺機。

李世九與同夥忍不住退了幾步,兵器都已在手,每一個人的目光中都似有一分恐懼,無不關注著衛三少爺的一舉一動。

衛三少爺依然如一杆標槍傲立,但他的手卻緩緩地上擡,將手中的劍以一種奇緩的速度和優雅的曲線伸向虛空……

靜,很靜,這一刹那的虛空實在靜寂,仿佛連寒風也無法吹進。

但這靜只有一瞬的時間,便在這時,沿雙旗店方向隱約傳來了一陣馬蹄聲。

這顯然是蒙爾赤的隨從追了過來。

衛三少爺的眉鋒一跳,正要出手時,卻聽得耳邊風聲疾掠,一條人影以電芒之速搶在他之前出劍了。

劍過處,積雪如浪潮推移。

此劍之烈,比及衛三少爺也毫不遜色,能使出這樣一劍的人,惟有龍賡!

△△△△△△△△△

大年三十,子夜時分的上庸城。

一年之際在於春,世人之所以對春節如此看重,是因為它辭舊迎新的寓意。無論老少,無論貧賤,每一個人都希望能夠在這樣的一個節日裏,總結過去,寄望未來,種下自己一年的願望,期待著有一個好的收成。

所以到了這一天,人們總是興高采烈地盡情歡娛,掛花燈,放爆竹,鬧個通夜不眠。

上庸城當然也不例外,那種歌舞升平的繁華氣象,讓人無法相信自己此時正置身於亂世之中。

滿城所見,盡是數之不盡的花燈,林立的店鋪擺滿了豐富的貨物,大街小巷到處擠滿了看熱鬧的人流,在擠得水泄不通的大街兩旁,鞭炮聲響不絕於耳,青煙彌漫,霧氣騰騰,充滿著節日的氣氛。

就連佛家勝地大鐘寺外,也不能免俗,人來人往,熱鬧一片。可是一入寺門,這寺中的戒備並未因節日的到來而有半點松懈,反而更多了幾分森嚴。

離主殿五十步內,已然沒有人跡,惟有主殿內滲出的明晃晃的燈火,照出幾個人影。

殿中有人,在銅鐘之前,劉邦、紀空手、張良三人負手而立,正在觀賞著這銅鐘上的花紋圖案,並沒有一人開口說話。

他們之所以如此安靜,其實是在等待交子之時的到來,因為只有在那個時刻,一個秘密才會揭開。

登龍圖寶藏就在忘情湖的湖底,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要如何從這百尺深的湖水之下取出寶藏來,這必定是一個難題。

幸好,這個難題終於就要解開了。此事成敗關系到漢軍東征之大計,令劉邦感到幾分激動與緊張。

“昔日始皇征兵百萬,耗費了不知多少心血,才得以將這寶藏藏到湖底。可是如何取寶,也成了一個不解之謎。”劉邦的大手摸著銅鐘上的每一道花紋,緩緩而道:“本王此時想來,也許這本就是始皇故意為之。他不想讓自己的後人十分輕易地得到它,所以才會留下這麽一個大懸念,希望自己的後人憑著自身的智慧得到它。”

紀空手人在窗前,擡頭望天,似乎在靜候著子時的到來。在他的手中,拈了一根未燃的香,在兩指間旋動把握。聽到劉邦說話,他這才回過頭來。

“漢王所猜,的確一點不錯。”紀空手聞了聞手中未點燃的檀香,淡淡而道:“嬴政十三歲時即登王位,在位之初,國事皆決於權相呂不韋,其間經歷了長安君成僑之反,長信侯嫪毒之反。到他親政之年,又賜鴆呂不韋,得以大權獨攬,平息內亂,從而鞏固了自己至尊無上的帝王之位。單從這一點來看,嬴政能忍常人所不能忍之事,更能在無為之中顯露出其超越於常人之外的大智慧。像這樣的一個人,又豈能以暴君之名定論?就說這登龍圖寶藏吧,他能在自己滅掉六國、一統天下的最風光的時期就想到為後人打算,其目光可謂是獨至而敏銳,非常人可以企及。他當然也會想到,在自己的子子孫孫當中,難免良莠不齊,萬一登龍圖落到平庸之輩的手中,不過是成了一筆揮霍的資本,根本不能擔負他所期望的復國大業,這樣一來,豈非辜負了他當時的這片苦心?”

“所以他才會留下這樣的一個大懸念,讓後人以智慧去破題。”劉邦一聽到紀空手提到始皇,整個人便肅然起敬。事實上在他少年之時,始皇嬴政便成了他心中一塊永遠不倒的豐碑。

“這只是他留下這個懸念的原因之一,他更知道人性中的弱點,越是容易得到的東西,就越不懂得珍惜,只有經歷過磨難得到的東西,才會覺得它彌足珍貴。”紀空手似是隨意地一句話,卻引起了劉邦與張良的共鳴。他們在這一刹那間眼神變得有些迷離,仿佛觸動了彼此匿藏於內心深處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