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第九章 忘我境界(第3/4頁)

“這是當然,既然漢王如此看得起我們,敢不盡力?”紀空手適當地表明了一下自己的忠心,繼而問道:“可是,我們該如何做呢?”

劉邦顯然已是胸有成竹,是以非常自信,緩緩而道:“本王昔日起事之初,曾與項羽同一軍營,所以對本王和本王身邊的人,項羽大致都了解一些。只有二位,在項羽的眼中還是完全陌生的,所以在本王布下的這個殺局中,成敗的關鍵就在你二人身上。”

紀空手與龍賡一臉肅然道:“願聞其詳。”

劉邦微微笑道:“本王已經想過了,無論此次項羽帶了多少人到南鄭,以他的性格,最終出手取本王性命的,一定是他!所以你們化裝成本王的貼身侍衛,不管打得多麽熱鬧,你們都不要出手,等到項羽現身的那一刻,你我三人聯手出擊。到時候,就算項羽有九條性命,有蓋世的武功,只怕也在劫難逃。”

紀空手不得不承認,劉邦的這個殺局十分完美,最重要的一點是他看透了項羽。如果沒有什麽意外發生的話,只要項羽現身,就必然是兇多吉少。

△△△△△△△△△

時交末申,南鄭城大部分的子民百姓人人興高采烈,如同趕集,似潮水般向城郊東門碼頭湧去。

一年一度的河神大祭即將舉行,這是南鄭百姓約定俗成的一樁大事,今天的大祭因為有了漢王劉邦親臨主持,使得整個場面更加盛大隆重。

沿途長街之上,人流絡繹不絕,在官兵的維持之下,顯得緊然有序。

劉邦一行車隊在重兵保護下,終於到了東門碼頭,河水流動的聲音,在前方隱隱傳來,而新近搭建的主祭台,架設在河岸的一方,披紅掛彩,紅毯鋪地,極盡奢華,顯得十分氣派。

碼頭之上早已是萬人湧動,翹首以盼,劉邦登上主祭台,台下早已是一片歡呼,氣氛熱烈。

當蕭何、曹參、張良、樊噲等一幹人等緊隨劉邦登上主祭台時,鼓樂喧天而起。

空手的目光望向張良時,不覺心中憑生幾分感慨。此時的張良,比及在霸上時紀空手所見的張良,明顯多了一份老成,雙鬢微白,更令他多了幾分滄桑感。

而身為漢王朝中丞相的蕭何,卻是眉飛色舞,意氣風發,顯得極是得意。若非紀空手親眼所見,又怎知今日之丞相不過是當年郡令手下的一名小吏?

一陣高亢悠遠的號角響起,拉開了祭祀的序幕,全場肅靜無聲,劉邦昂然而立,氣度沉凝,站在主祭台中央,展開祭文大聲朗讀起來。

紀空手低下眉來,以束音成線的功夫向龍賡道:“劉邦果然膽識過人,竟然給了項羽這樣一個機會,如果我是項羽,只怕也不會放過這樣一個大好時機。”

龍賡卻用腹語與之交流:“不錯,以人來作掩護,無疑是最好的掩護。一旦動手,平白有了這樣絕妙的退路,膽氣也就十足了。”

“如果你是項羽,你會選擇在那段路上動手?”紀空手問了一個非常實質的問題。

“至少不會選擇這裏。”龍賡沉吟片刻道:“如果我所料不差,項羽之所以到現在還沒有動手,是因為他在知道了我們的來路之後,才可以選擇一個有利於伏擊的地段來布署,當我們沿來路而回時,正好步入他的陷阱之中。”

“你說得很有道理。”紀空手的眉間一跳道:“不知為什麽,我的心裏突然有一種預感:項羽此次帶來的人絕對不多,但肯定都是高手中高手,如果我們稍有不慎,很有可能會被他得手。”

“你怎麽會有這樣的預感?”龍賡的眉頭一皺道。

“這從項羽此次來到南鄭的行動就可看出,他對這次刺殺顯然是勢在必得,而要成功擊殺劉邦,就必須突然、快捷,在劉邦沒有防範的情況下出手,爭取一擊必中!而要做到這些,就必須做到對自己的行蹤保持高度機密,是以項羽絕對不會帶太多的人來到南鄭。”紀空手說出了自己的推斷。

便在這時,台下又響起雷鳴般的歡呼,紀空手重新擡起頭來,才知道劉邦已經念完了祭文。

接下來便是大祭儀式開始,當一隊隊的士兵擡著整頭整只的豬、牛、羊等物拋向大河時,東門碼頭被人們的歡呼聲幾乎淹沒。

此刻劉邦已經退到了紀空手的身邊,壓低聲音道:“如果我是項羽,就一定會選擇在五馬大街的十字路口動手!”

他說得這麽肯定,倒讓紀空手感到驚奇:“漢王從何處得來的消息?”

“這不是別人送來的消息,而是本王的直覺。其實剛才在車上的時候,本王留心觀察了沿途的地形,發現惟有在那個地點方可攻可退。”劉邦搖了搖頭道。

看到紀空手沉默不言,他繼而又道:“要想推斷項羽會在何處動手,就要了解項羽此人的個性。他雖然很想置我於死地,但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要在能夠保證他全身而退的情況下他才會出手,否則他寧可放棄這個機會。這樣一來,他肯定會先考慮好退路再選擇攻擊,而五馬大街正好合乎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