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第十章 霸者之道(第2/4頁)

範增搖了搖頭道:“大王高看了章邯等人的能力,就不該低估劉邦的實力。想當年他與大王約定,誰先攻入關中,誰就在關中稱王,他只以區區十萬兵力就勢如破竹搶在大王之前進了關中,可見此人文韜武略,皆非常人可及。以章邯等人作為阻擋他東進的屏障,只怕並不牢固,還請大王早作籌劃。”

項羽將信將疑,雖說他的心裏並不以為劉邦的漢軍可以在沒有棧道的情況下進入關中,並且輕松擊敗章邯等三王的軍隊,不過他對範增一向敬重,也相信範增的擔心有一定的道理,沉吟半晌道:“就算劉邦要東進出兵,他也未必會選擇這個時機!他應該可以預見到,田榮的軍隊絕非是本王的對手,一旦待本王平息齊國之亂,再回師對付他,他只怕連漢中也回不去了。”

範增心中一急,聲調不免高了一些:“如果劉邦真有東進之心,他就絕對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因為他的心裏非常明白,若想與大王爭霸天下,單憑他一人之力是無法抗衡下去的,惟有讓大王兩面作戰,他或許還有一線勝機。”

說到這裏範增冷然一笑,續道:“以大王豐富的閱人之術,應該不難判斷劉邦是忠是奸吧?”

項羽冷笑道:“他若是忠,又怎會與本王去爭奪夜郎的銅鐵貿易權?有了銅鐵,兵器自然就有了保障!他倘若安於現狀,又要這麽多的兵器來幹什麽?”

“既然如此,大王還猶豫什麽?”範增拍掌道。

“本王不是猶豫,是在等一個消息,只要有了消息傳來,本王才能決定下一步的動作。”項羽淡淡一笑道。

這一下輪到範增心生詫異了,道:“消息?什麽消息?”

項羽的臉上露出一絲詫異的笑意,隨著臉上肌肉的抽動,倍顯恐怖,冷然而道:“他決定劉邦的生死!”

說到這裏,他的眼芒已透過窗戶,望向那西邊天際下的一朵烏雲,眼芒凜凜,似乎想看到那朵烏雲下正在發生的什麽事情。

△△△△△△△△△

“華長老,你沒事吧?”在“醉死人”酒樓對面的一幢高樓上,站著三個人,他們正是亂石寨的三位首領:陶恩、宗懷與古廣。

紀空手乍聞此聲,心中陡然一驚,放眼望去,頓生詫異。

他之所以感到有些詫異,是因為他知道眼前這位陶恩是誰。而宗懷與古廣是否是其真名,他卻不清楚,但紀空手仍十分確定陶恩只是他的化名。

這個人不是別人,竟然是趙高相府的總管趙嶽山。

這實在是一個讓人感到意外的答案,因為誰也不會想到,曾經橫行一時的入世閣門人,居然投靠了項羽的流雲齋。

紀空手一怔之下,似乎為這個結果感到驚訝,不過細細一想,又覺得合乎情理。

對於趙嶽山這幫入世閣門人來說,隨著趙高的倒台和死亡,他們也失去了往日的威風與靠山,多年養尊處優的生活以及在人前橫行霸道的作風使得他們很難再回歸到那動蕩的江湖,為了繼續能保持著這種生活,更好地生存下去,投靠更強的勢力對他們來說無疑是明智之舉。

而項羽進入鹹陽之後,已經開始確立了他的霸主地位,隨著事態的發展,他也急需一批人手擴張他的勢力與實力,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入世閣被流雲齋兼並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劉邦當然也想到了這一點,所以並不感到有太多的詫異。他感到吃驚的是,這三百七十人所表現出來的戰力似乎超出了他的想象,要想在今日成功突圍,只怕要遭遇一場前所未有的惡戰。

無論是紀空手,還是劉邦,他們都表現得十分冷靜,因為他們非常明白,只有保持冷靜的心態,才能審時度勢,選擇出最佳的時機突圍。

華艾並沒有回答趙嶽山的話,甚至沒有看他一眼,只是緩緩地擡了一下手,表示自己絲毫無礙,而他那鋒銳如刀的眼芒,正緊緊地盯著樂白的臉。

樂白的心中有幾分駭然,在剛才的一擊中,他雖不落下風,但還是受了一點輕創。打量了一眼站在眼前一丈開外的華艾,他的語氣變得有些凝重地道:“矛神之矛,果然名不虛傳。”

“你也不差。”華艾淡淡一笑,刻意想裝出一種悠然,但胸口處的氣血不斷翻湧,令他的眉睫都在輕微地顫動著。

樂白眼見形勢對己不利,心中更生好戰之心,昂然挑戰道:“你我既然棋逢對手,何不再戰數百回合?”

華艾身為這次行動的指揮者,本應置身局外,坐鎮指揮,可偏偏他是一個非常自負的人,對自己的長矛抱有莫大的信心,當然不想在人前示弱,冷然應道:“既蒙相約,敢不從命?”

他此話一出,有兩人便在心中叫了聲:“好!”

這兩人正是劉邦與紀空手,雖然目前的形勢對他們不利,但只要樂白能夠拖住華艾,他們就可以贏得時間,贏得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