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第五章 種蠱大法(第3/4頁)

紀空手微微笑道:“漢王可曾聽過‘置之死地而後生’這句古訓?”

劉邦道:“莫非陳爺認為夜郎國已置身死地?這未免有些危言聳聽了吧?”

“事實上夜郎國的確面臨著立國以來的最嚴重的一次危機,隨著中原局勢的愈發緊張,作為大秦原來的附屬國,夜郎國內的形勢與中原局勢息息相關,此時天下成三足鼎立之勢,每一方對兵器的供求都達到了緊缺的程度,所以你們才會對銅鐵貿易權如此感興趣。但是,我想說的是,隨著西楚霸王起兵伐齊,這銅鐵貿易權已經沒有像當初那麽重要了,因為遠水解不了近渴,這是誰都一聽就明的道理。”紀空手的說話聽起來極是平淡,但最後的一句話卻讓劉邦心頭一震,臉色大變。

“你……你……你說什麽?項羽真的派兵攻齊了?”劉邦的臉上陡然亢奮起來,激動得幾乎語無倫次。

“是的,項羽兵入三秦之後,封立諸侯時,怨恨齊國田榮曾經沒有出兵援助項梁,所以就立齊國的一位將軍田都為齊王,招致田榮的怒怨,並且殺了田都,自立為齊王,從此與西楚決裂。以項羽的脾氣,當然不能容忍有人反叛自己,是以這場戰爭也就在所難免。”紀空手將自己所知道的事情一一告知劉邦,卻見劉邦默不作聲,臉上的神情陰晴不定。

“你是從何得到的消息?何以本王會沒有一點關於這場戰爭的音訊?”劉邦心生狐疑道。

“這場戰事發生不過五天,千裏迢迢之外,漢王又怎能這麽快便收到這個消息呢?而我夜郎陳家世代以經商為本,深知信息的重要性,是以不僅在天下各地廣布耳目,而且相互之間各有一套聯絡方式,雖在萬裏之外,卻可在一日之間知曉萬裏之外的事情。”紀空手當然不會說出消息的來源是知音亭,編造了一段謊言,倒也活靈活現,由不得劉邦不信。

劉邦冷然道:“你何以要告訴本王這個消息?是否有所企圖?”

“漢王不愧是一代王者,聰明絕頂,一猜即中。我之所以要告訴你這個消息,是因為我深知,這對你來說是一個絕好的機會,一旦錯失,你必將終生後悔。”紀空手淡淡一笑道。

劉邦心神一凜,拱手道:“倒要請教。”

紀空手雙手背負,踱步於花樹之間,緩緩而道:“以項羽現今的實力,轄九郡而稱王,手中擁有強兵百萬,假如蓄勢待發,可謂天下無人能敵。雖然你與韓信發展極速,已隱然形成了抗衡項羽的能力,但若真正交鋒起來,最終的敗者只能是你們,而不會是項羽。對於這一點,相信漢王不會否認吧?”

劉邦的眼芒標射而出,與紀空手的目光在虛空相對,沉吟半晌,終於點了點頭道:“你說得不錯,若雙方正面交擊,本王的確沒有任何取勝的機會。”

紀空手續道:“不能正面交擊,就惟有用奇。兵之一道,有正有奇,善謀者用之,可以奇中有正,正中有奇,絕不拘泥於是正是奇,既然只能用奇兵出師,那麽西楚伐齊,就是你不容錯失的最佳良機。”

“你說得很有道理。”劉邦的眼中流露出一絲詫異道:“但是本王更想聽聽你對天下大勢的剖析,為何此時出兵,就是本王的最佳時機呢?”

紀空手追隨五音先生多時,耳濡目染,對文韜武略也已精通一二,加上有夜郎王與陳平的臨時指點,使得他對劉邦提出的這個問題並不陌生,胸有成竹地道:“項羽雖然兵雄天下,但是卻沒有兩線作戰的能力,也許就一場戰爭而言,他的確是天下無敵,但若在不同的地點發動兩起戰爭,項羽顯然還沒有這樣的準備,更何況這其中還有你漢王的數十萬大軍;其二,就軍事儲備與供給來看,項羽挾九郡之人力財力,富甲天下,但是他的軍隊人數已過百萬,雖然在短期作戰中,這個弊端還不能凸現出來,然而一旦戰爭形成相持,那他的軍需供給將是最大的問題;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項羽假奉懷王為義帝在前,然後又將其殺之於江南,已經背負不義之名,而漢王你若出兵,卻師出有名,既可放檄天下,借為義帝復仇之名討伐項羽,又因這關中本是你應得之地,出師收復,亦無可厚非。”

這精辟的分析出自於紀空手、夜郎王、陳平、龍賡四人的智慧,自然是非同小可,使得劉邦一聽之下,神情肅然,顯然非常欣賞紀空手的觀點,連連點頭道:“陳爺人在夜郎,卻心懷天下,若非如此,又怎能對天下大勢剖析得如此清晰分明?不過,就算本王有心出兵,但我大軍之中兵器奇缺,庫銀空虛,恐怕也是有心無力,徒呼奈何。”

紀空手道:“銅鐵貿易權即使到了漢王手中,只怕也需一年時間才可造出足夠的兵器,遠水救不了近火,不提也罷。但是就算兵器充足,糧餉依然還是個大問題,以漢王的才識,應該心中早有籌劃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