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第七章 商道奇才(第3/4頁)

此時的劉邦,已是漢王身分,穿著舉止更具王者風範,可是當他人快近前時,遠遠便拱起手來,一臉堆笑道:“鴻門一別,可想死本王了,今日天降瑞雪,本王疑是有貴客臨門,想不到還真是天遂人願,迎來了先生與紀少。”

“漢王相召,我等平民百姓敢不從命?”紀空手見他如此謙恭,微微一怔道。

“紀少又說笑話了,本王請二位前來,的確是有要事相商。”劉邦一揮手,命令屬下掉轉馬頭,上千騎兵竟成開路先鋒,浩浩蕩蕩沿來路而返。

“看漢王這等聲勢,正是如日中天,難道還有什麽事情用得上小人幫忙嗎?”紀空手看著他擺下這等排場,不冷不熱地刺了他一句。

“紀少這麽說話,本王可真要汗顏了。這半年來,本王靜心反思,想起你我兄弟一場,最終卻落得這麽一個下場,實在為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愧,所以此次紀少既然來到上庸,就一定要給本王一個改過的機會,也好讓我們兄弟盡棄前嫌,一致對付項羽這個大敵。”劉邦陪著笑臉,低聲下氣,態度顯得極是真誠。

紀空手的心裏很是詫異,萬萬沒有料到劉邦會放下漢王的身分與架子,如此地委曲求全,這種反常的舉動,反而讓紀空手更生提防之心,忖道:“以我對劉邦的了解,他絕對不是一個可以輕易向人低頭的人,他這麽做的原因,不是別有用心,就是有求於人。可是以他現在的身分地位,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他還需要求人嗎?”

紀空手帶著這個疑惑,在劉邦的陪同下,進了上庸縣衙。

此時的縣衙內外,早已是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將整棟建築圍得嚴嚴實實,滴水不漏。

進了大廳之後,屏風擋寒,火爐生暖,大廳上擺下兩排座椅,劉邦讓紀空手與五音先生在客位落坐,然後自己才坐到主位相陪。

樂道三友則保持著高度的警覺,站在五音先生之後,以保證一有異動,他們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作出反應。

“我想漢王請我們今日前來,不只是為了敘舊這麽簡單吧?”五音先生暗暗觀察之後,確信在方圓十丈之內沒有任何敵方高手,這才松緩了一下情緒道。

“當然,除了書函中提及的登龍圖一事外,本王還有一事要相煩兩位,只是今日我們故友相逢,應該先敘舊情,然後再談公事才對。”劉邦拍拍手掌,便有幾位侍婢送上熱茶。

紀空手與五音先生相望一眼,都想看看劉邦的葫蘆裏究竟賣的是什麽藥,是以靜下心來,耐下性子陪他閑聊。

“半年不見,今日的沛公已非昔日的沛公可比,擁兵數十萬,坐鎮巴、蜀、漢中三郡,受封漢王。放眼天下,除了西楚霸王之外,只怕無人可比。”五音先生輕品一口熱茶,淡淡而道。

“先生將本王與項羽相提並論,實在是高看本王了。論及武功,本王不及先生;論及心智,本王不及紀少;論及兵法謀略,本王不及我的謀臣張良;論及統兵打仗,本王不及韓信;論及治理百姓,籌糧理財,本王又不及我的朋友蕭何、曹參。像本王這樣一個無用之人,能登上今日之高位,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劉邦微微一笑道。

“倒想請教。”五音先生道。

“僥幸。”劉邦苦笑一聲道:“若非僥幸,又是什麽呢?本王每每想起,自沛縣起兵以來,直到今日,如果不是運氣使然,本王只怕早已是孤魂野鬼一個,又哪裏還能坐在這裏與二位說話敘舊啊?”

“看似僥幸的東西,其實都有它必然的道理。”五音先生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道:“雖然你每一樣都不及於人,但是你卻可以把這些你所不及的人召之麾下,歸為己用,單從這一點看,你的成就應當在這些人之上。”

劉邦的眼中閃過一絲得意之色,畢竟當世之中,能夠得到五音先生親口贊賞的人並不多見,自己有幸成為其中之一,絕對是可以炫耀的資本。

“先生太瞧得起本王了,本王哪裏擔當得起?”劉邦擺擺手道:“倒是紀少武功高強,心智又高,加之有先生輔佐,日後的成就必定非凡。”

紀空手微微一笑,卻不作聲。他聽劉邦提到韓信,心中不由一動:“韓信竟然能夠得到項羽的賞識,封為淮陰侯,這倒是奇事一樁,想必這其中也有沛公的一份功勞吧?”

其時韓信雖然受封未久,但他統兵打仗的才能已經鋒芒顯露,這固然有他極賦天質的一面,在蟻戰之中領悟的兵道之術也對他的指揮才能不無裨益。是以在短短半年時間內,他不僅擁兵十萬之數,而且占領了江淮大片土地,風頭之勁,已隱然直追劉、項二人,假以時日,按這種勢頭發展下去,他未必就不能與劉、項並駕齊驅,同爭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