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第六章 無妄神咒(第3/4頁)

衛三公子無話可說,他已明白,無論是五音先生,還是紀空手,他們都已找到了他性格中的弱點,所以才會給他布下這麽一個永遠解不開的死局。此刻的他,就像是一個過河的卒子,只能前進,不能後退,根本就沒有任何選擇的余地。

不過衛三公子就是衛三公子,即使面臨這種絕境,他也不會輕言放棄。

“音兄能如此清楚地了解我,算得上是衛某的知己。不過就算我要去死,也得先找一個人墊背,音兄何不成全了我?”衛三公子冷笑著道,將全身的功力提聚於掌心,便要出手。

五音先生哈哈大笑起來,竟然雙手背負,似乎根本不相信衛三公子會貿然出手。

衛三公子一時間僵在當場,思維在高速運轉,權衡利弊,以求在最短的時間內作出正確的判斷。

寧戈帶著人馬飛馳而來,見了這種場面,心驚之下,大手一揮,命令屬下在百步之外原地待命,自己單人一騎,緩緩來到衛三公子的身後,翻身下馬行禮。

“屬下奉沛公之命前來增援,有何指令還請閥主吩咐!”寧戈沉聲道。

“沛公此刻人在何處?”衛三公子問道。

“他已經到了虞府,正在安排鴻門之行的準備工作。屬下臨行之前,他還再三囑咐,希望閥主能夠在午時準時趕回霸上,以免貽誤大事。”寧戈答道。

衛三公子心中頓時泛起一股難言的滋味,又悲又喜。悲的是愛子的無情,喜的亦是愛子的無情,劉邦能夠為了大計而拋棄個人情感因素,這正是衛三公子期望看到的,雖然他拋棄的是自己,衛三公子卻也感到了幾分欣慰。

從這一點上來看,這至少說明了劉邦思想上的成熟,可以理智地看待一切問題,“能忍常人不能忍之事,從而出人頭地。”這一句話說來容易,但真正能夠做到的,放眼天下,又有幾人?衛三公子深知要做到真正的無情是何等的艱難,是以他面對劉邦的無情,反而多了幾分寬慰與放心。

“我知道了。”衛三公子沉默半晌,才緩緩說道。他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轉向了五音先生,卻見五音先生擡手弄簫,吹起了一曲“無妄咒”。

這“無妄咒”源自佛門禪理,與“獅子吼”有異曲同工之妙。它的音律平和,寓意卻高深莫測,一曲奏起,仿如汪洋大海,可以容納百川,其包容之氣度,可使所有的言語都變得空洞乏力。

忽然間,衛三公子的意識似乎渾然超越了他的本身,整個人遊離於自己的意識之外,忘卻了其它的所有人和事,將自己置身於一個充滿回憶和幻想的時空,完全把現在的自己迷失在這個峽谷之中。

他的整個人仿佛都在一段時空中倒退,不在峽谷,而是到了一個非常清幽和古舊的小樓中。那時的他,只有四歲,卻跪在一排立滿牌位的神像前,聽著父親講述著一段幾乎沉重得讓人窒息的歷史。他的表情是那麽地虔誠,那麽地嚴肅,根本與他的年齡不符,但在他的肩上,第一次感到了自己作為衛氏傳人所擔負的責任與使命。

他不知道別人的童年是什麽樣子,所以也不知道自己的童年是否幸福,他只知道,如果時間能夠倒流,他寧可不變作人,也不願意在自己的大名之前加上“衛”這個姓氏。

身為衛氏傳人的他,實在經歷了太多心理上與生理上的苦痛,更飽受了太多非人的折磨,如果有選擇,他真的不想當這個江湖豪閥的接班人,哪怕就是做一個沿街乞討卻無憂無慮的小乞兒。

他的思緒繼續隨著簫音而變,他越過了自己的童年,進入了自己的成人時期,不僅娶妻成婚,而且終於登上了閥主之位。他原想自己可以隨心所欲地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可是不久之後,他才驀然發現,權勢與地位的變化並不代表他的心靈可以作自由地放飛,反而因為肩上的責任更使本不自由的心靈多了幾分禁錮,甚至連剛出生的愛子,也必須為了將來的責任而隱姓埋名,送出千裏之外,讓他承受自己曾經承受的太多的苦痛。這本不是一個父親可以做出來的事,但為了使每一個衛氏傳人都能很好地將問天樓的大業順利延續下去,衛三公子只能忍痛割愛,別無選擇。

為了復國大計,他幾乎費盡心血,竭盡所能,拋棄了一切的個人喜好和恩怨,終於讓他等到了這難得的多事之秋。數十年的辛苦眼見就會有所回報,偏偏在這個時候,出現了紀空手。

對他來說,在爭霸天下的道路上,既沒有絕對的朋友,也沒有絕對的敵人,可是這紀空手卻不同,他一出道,已經顯現了其咄咄逼人的王者氣勢,衛三公子幾經考慮,還是決定除掉他才是最穩妥的方式,卻不料此人大難不死,反而給他們制造了最大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