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第四章 瞬間徹悟(第3/4頁)

飛刀的出現只是一瞬間的事情,如一片暗雲,又似一縷清風,但它的陡然現身帶出的那種狂野的氣勢,足以讓每一個觀者動容。面對這瞬息間的變化,劉邦的表情依然冷峻如初,但他的內心卻有一股說不出來的驚駭。

他並不為這一刀的霸烈感到驚駭,而是驚駭紀空手何以會在這個時間使出這樣的一記飛刀!天下間凡是經過了他獨門制穴手法的人,根本就無法化解,更不要說還能使出如此霸烈的飛刀了。

他的獨門制穴手法乃是問天樓不傳之秘,惟有歷代樓主才能擁有這手法的秘訣。據說自這手法問世以來,曾經使用過六七十次,在受制的這六十七人中,不死即廢,無一例外。所以他才敢大膽地答應虞姬的要求,以博美人一笑,藉此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可是紀空手卻化解了他種下的制穴之法,這是怎麽一回事?難道說這紀空手真的是一位天生的武者,僅憑悟性與天資就能創造這種絕不可能發生的奇跡?

這才是讓劉邦感到擔心的事情,他雖然從未與紀空手有過真正的交手,但是他對紀空手出道江湖以來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並不陌生。在他看來,紀空手就像是一個不倒翁,也許實力未必太強,勢力也未必龐大,但無論遭受多麽大的壓力,紀空手卻總是能奇跡般地站著,永不屈服,永不倒下!這也是劉邦為什麽要將紀空手排在項羽之上,列為自己平生的第一大敵的原故。

劉邦曾經目睹過紀空手與人交手的場面,是以,他對紀空手的實力從來都不敢低估。不過,當紀空手真的奇跡般化解了自己的獨門制穴手法之後,此刻再見飛刀,他的心裏禁不住產生了一種強烈的震撼。

他之所以震撼,是因為紀空手這一刀的速度以及它與生俱來的氣勢,雖然此刻他們相距甚遠,可是他卻從虛空的氣流中感到了紀空手這一刀的霸殺之氣。

那是一種君臨天下、睥睨眾生的霸氣,大有舍我其誰的王者之風,同時它也是一種感覺,可以讓人的心裏產生震撼的感覺。

劉邦的眼睛幾乎眯成了一條縫,擠出一道銳利的厲芒,死死盯在那穿行虛空的飛刀上。

他在等待,等待著飛刀與自己射出的那一箭的相撞。他倒有心想看,究竟是飛刀霸烈,還是勁箭有力!同時他的手上已經扣了三支勁箭,隨時準備發出第二輪的攻擊。

虛空之中,他聽到了隱雷的輕嘯,見到了電閃的軌跡,卻沒有看到那刀、那箭。刀在哪裏?箭在何處?其實他知道,刀在電閃的軌跡之中,箭在隱雷的輕嘯裏。

“轟……”半空中傳出一聲清脆的暴響,如悠揚的鐘聲劃過天際,劉邦怔了一怔,他看到了刀,也看到了箭。當刀箭在半空中悍然撞擊時,他分明看到了一團火星,隨著洶湧的氣旋轉個不停。

“他發出的飛刀竟然能阻住我的箭勢,這已經說明他恢復了自己原有的功力,這究竟是怎麽一回事?!”劉邦搖了搖頭,似乎完全糊塗了,但在他的心裏卻十分明白,那就是不管紀空手遇上了什麽事,他都絕對不會讓紀空手再次從自己的手裏逃脫!

“嗖……嗖……嗖……”他不再遲疑,以最快的速度射出了他手中的三支勁箭。

一弓三箭,雖同發卻分先後,並且各有各的角度,以電芒之勢破空而出,這一手端的漂亮,引起全場將士齊聲喝彩,就連劉邦自己,臉上也露出滿意之色。

他之所以得意,是因為他相信自己的這三支箭的確演繹出了箭術的極致。雖然他並沒有專門練過箭術,但在他這種武學大高手的眼中,任何兵器都有共同點,只要稍加用心,自然可以通曉其中玄理。

三箭雖是齊發,但各有一尺間距,而且它們的目標顯然一致,都是那個懸在半空的氣球!只是它們的落點卻有細小的偏差,這樣一來,加上奇快的速度與驚人的力道,紀空手要想出手阻住箭的去勢,恐怕有不小的難度。

“完了!這種箭法簡直是聞所未聞。如果它是沖我而來,我或許還有辦法,可是它不是,它只想射爆氣球,然後讓我活活摔死!”就在劉邦拉響紀弦的刹那,紀空手已看到了這一箭可能引發的後果。他的身上不僅有離別刀,還有數把例無虛發的七寸飛刀,可是他心裏十分清楚,單憑這些,還不能阻擋這一弓三箭勢在必得之勢。

他不得不佩服起劉邦來,其實他在沛縣之時,就覺得劉邦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年紀輕輕,卻少年老成,遇事不亂,處亂不驚,的的確確是塊幹大事的材料。在紀空手的眼中,雖然劉邦性格陰沉,辦事圓滑,但仍不失為自己的朋友,如果不是劉邦想借神農之手除掉自己,或許他們至今還是維持著親密朋友的關系,而不是這般一拼生死的敵對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