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第二章 王者大業(第3/4頁)

此刻樓上的戰鬥依然進行激烈,但勝利的天平已經正向紀空手這一方人傾斜。問天樓的精英不僅身手出眾,而且亡命,可惜他們遇上了真正的強手,所以傷亡不小,付出的代價實在慘重。

無論是樂道三友與吹笛翁,還是紅顏,他們由最初的以一敵幾漸漸變成了一對一的單打獨鬥。這倒不是因為敵人覺得以眾淩寡有違武道精義,而是死人絕對不會再對他人有任何的威脅。

申帥沒有想到己方會敗得如此之快,更沒料到紀空手身邊的人物個個都是身手不凡,不僅是他,就連衛三公子與韓信,也意識到了派出申帥這一撥人出擊,是一種錯誤。

△△△△△△△△△

衛三公子一早就出現在相距得勝茶樓不遠的城樓上,在他的身後,除了韓信之外,還有統軍十萬的沛公劉邦。

認識劉邦的人,印象最深的是他的笑容,這個人的五官如何,一眼看過去,未必能盡知端祥,但他的笑容卻很難忘記,甚至有人打賭說,劉邦即使睡著了,也一定是帶著笑意的。

笑不僅讓人感覺到平易近人,還能使人感覺到和善可親,而以劉邦此時的身分地位,笑能使他放下架子,與手下的謀臣將領親如兄弟,形成有效的合力。

不過百利總有一弊,有人會說,笑使人看上去懦弱,沒有威信,這似乎很有道理,但這種現象不適合用在劉邦的身上,對於劉邦來說,笑其實是一種武器。

始終保持一種表情的人,遠比臉上沒有表情的人更為高深莫測,即使你是在笑!而劉邦正是這一類人。

項羽之所以讓劉邦獨擋一面,統軍西進,不僅是因為劉邦有這個能力,而且相信劉邦對自己的忠心。雖然江湖上傳聞劉邦是問天樓所扶持的一支力量,但項羽總是一笑置之。因為他在重用劉邦之前,曾經對劉邦作了非常詳細的調查,確定劉邦與問天樓並無淵源。

假若項羽此刻來到霸上,他一定會大吃一驚,因為此刻的劉邦的的確確是與衛三公子在一起。

誰也不清楚劉邦與衛三公子究竟是什麽關系,更猜不透衛三公子何以會傾問天樓所有力量,鼎力襄助劉邦成就王者大業。韓信雖然就在他們的身邊,卻也看不出這二者之間的必然聯系,但他知道,劉邦就是他在冥冥之中一直追求的明主,是一個可以讓他享盡榮華富貴的貴人。他之所以背叛紀空手而投靠劉邦,就是因為鳳舞山莊地牢中的蟻戰讓他堅信劉邦最終是這個天下的擁有者,而與紀空手聯手爭霸,雖然很有誘惑力,但韓信卻相信那是一個注定會失敗的結局。

這三月來,韓信一直與衛三公子相處一地,對衛三公子的智慧與活動能力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在他的心中,無論是紀空手,還是衛三公子,他們都是這個時代難得的精英,幾乎不分軒輊。從感情上來說,他不想背叛紀空手,但理智卻告訴他,爭霸天下並不是完全依靠實力,有的時候,運氣遠比實力重要。

所以他決定死心塌地地追隨衛三公子,追隨劉邦。當汪別離傳來紀空手人在霸上的消息時,他明知這是紀空手設下的誘局,卻還是力諫前往,因為他知道,紀空手無疑是劉邦奪取天下的最大障礙,其威脅甚至大於項羽,惟有將之除去,才可高枕無憂,否則一切都存在不可預知的變數。

“紀空手肯定沒有想到,他自己精心設下的殺局,竟然是為他自己準備的,這世上的事情有時候就是這麽可笑。”韓信觀望著衛三公子布下的整個戰局,不由有所感慨地道。

“此時說這種話,未免太早。”衛三公子淡淡一笑道:“我相信你的判斷,紀空手的確是我所遇見的最難對付的大敵,所以我對今日的一戰並非太過樂觀。”

韓信一怔,道:“先生只怕過慮了,紀空手雖然厲害,但終究也是人,我們以三千神射手設伏外圍,以上百名精英入局圍殺,在實力對比已是占有決定性的優勢,何況有先生與沛公居高指揮,把握全局,豈有不勝之理?”他既有心追隨,便不敢與劉邦兄弟相稱,而是以屬下身分稱其沛公,以示尊敬之意。

“你說的未必沒有道理,但只是以常理度之。”衛三公子看了一眼劉邦,然後說道:“紀空手在登高廳一役,已經充分展示了駕馭戰局的能力與智無遺策的神機妙算,如果他沒有一定的把握,就絕不會在這個時候來到霸上設下這一誘局。他之所以敢來,就說明了他已有把握全身而退。”

“閥主所言極是,本公尚在沛縣之時,對此子就十分關注。”劉邦的眉頭皺了一皺,依然保持了他臉上原有的笑容,緩緩接道:“此次霸上之行,紀空手除了本身擁有的神風一黨之外,還有知音亭一門豪閥的精英全力襄助,其實力不可低估。況且他將這個誘局設到霸上,明知這裏已是本公的地盤,卻依然為之,這不得不讓人佩服他的膽識與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