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二十章 刀槍合並(第2/3頁)

任何人都已看出,如果格裏一成不變,最終必將敗亡在紀空手的刀下,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呼……”格裏明白這一點,是以早有計劃,眼見離別刀幻如魅影般蓋殺而至,他揮出彎刀,全力一格,然後順勢將彎刀脫手擊出。

刀鋒自紀空手的臉頰滑過,其芒之寒,冷若寒冰,只要再正一分,就足以在他的臉上留下一道不可磨滅的創口。

紀空手驚出一身冷汗,不是因為這脫手撲來的彎刀,而是由身下飛旋而至的霸王鈸。鈸體雖已落地,但格裏算到了它的位置,在彎刀出手的同時,用腳踢起霸王鈸,照準紀空手的下盤旋斬而至。

“嗡……”圓缽飛旋,如厲鬼尖嘯,以無比疾速的速度撲殺而至,紀空手倉促之下,惟有連使數步見空步,這才堪堪化去這絕妙的一殺。

但只是這一瞬間,場上形勢頓時突變。格裏接過霸王鈸,陡然發力,缽鋒凜凜,如暴風驟雨般展開了最嚴密的絕境反攻。

紀空手以快制快,這才堪可封住對方迅猛的攻勢,但饒是如此,在格裏強大的氣勢壓迫之下,迫得他步步向後退卻。

七步之後,只距佇立不動的扶滄海還剩一丈距離。一丈之距,對用刀之人來說,也許很長,但對使槍之人卻是正好。

格裏相信紀空手的退卻一半是真,一半是假,其真正的目的,也許是想引著自己步入他們事先設計的圈套,是以他臉上不動聲色,心中卻暗自提防。

就在這時,紀空手的腳下突然一滑,整個人的重心向後一跌。

格裏沒有想到紀空手會用如此幼稚的手法來勾引自己上當,可是當他一眼望向毫無動作的扶滄海時,給他的第一直感就是紀空手的這一滑不是虛招,也許是天意使然,讓他露出了這偌大的破綻。

這是機會,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強如格裏者,又怎會錯失這種良機?“呼……”霸王鈸一旋之下,勁力驀然從掌心爆發,強大的氣勁奔湧而出,如驚濤駭浪般湧向紀空手。

如此狂烈的氣勢,有誰能擋?紀空手的身形有若斷線的風箏般向後飛射,不是跌飛,而是以驚人的速度倒射。

格裏一旦出手,這才發覺有異。出手的勁力如山洪飛瀉,卻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他暗叫一聲“不好”,就在這時,一杆丈二長槍振入虛空,幻化成千百道槍影,逼射而來。

他及時收勢,趕在槍影逼來之前護住了身形,槍影如夢如幻,似鋪天蓋地的大網般遮住了他的視線,不過他夷然不懼,依然可以憑著自己的感官來洞察虛空中的變化。

他有破去扶滄海槍招的實力,也有這個自信。他現在要做的,就是在這千幻萬化中尋找到槍影的中心。

他早在與扶滄海交手之時,就已經發現了扶滄海的槍影中心看似最強,實則最弱,只要自己放手一擊,必然可以置他於死地。

他如願以償地找到了槍影中心,而且也照事先想好的那般破釜沉舟,揮鈸擊出,但扶滄海卻沒有倒下。

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卻真實存在著。格裏的猜度也精準無比,但卻事與願違,這一切的緣由只因為在槍影的中心處,還有一把刀,一把飛刀!

△△△△△△△△△

趙高所言的如果都是事實的話,那麽這實在是太恐怖了。以五大豪閥的實力,只要有任何兩門聯手,都足以翻雲覆雨,改變江湖的歷史。

聽香榭與知音亭一樣,數十年來少有人走動江湖,是以名聲雖在,卻如傳說中的故事存在於人們的腦海,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漸漸被人淡忘。

如果當今五大豪門中有一大勢力與流雲齋聯手,那麽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衛三公子的問天樓,但是衛、楚乃世仇宿敵,其深仇大恨不易消彌,縱然在利益之上暫時苟合,只怕亦非長久之計。

趙高沉吟半晌,終是沒有確切的答案,只能將目光投注在五音先生的臉上。

“依我看來,無論是聽香榭,還是問天樓,都不可能與項羽的流雲齋聯手爭霸天下。”五音先生緩緩分析道:“如果五大豪門之間真的能夠相互兼容,江湖早已一統,又何來這四分五裂?”

趙高頓時釋然,松了一口大氣道:“可是如果劉邦背後確有五大豪閥的人支持,那豈非與流雲齋聯手無異?”

“非也!”五音先生淡淡笑道:“我可以斷定,項羽絕對不知道劉邦的真實背景,而劉邦依附在項羽軍中,也只是權宜之計,時勢一到,自然會翻臉成敵!”

“這麽說來,劉邦在暗,項羽在明,這劉邦豈非更為可怕?”趙高似有所悟地道。

“行軍打仗,項羽遠勝劉邦,但說到知人善任,禮賢下士,深謀遠慮,謀略算人,項羽似又差了一節。據我所知,劉邦自起兵以來,借七幫勢力,門下已有眾多奇能異士,又收各方謀士,吸納各路英豪為己用,比之項羽,他雖只擁兵十萬,但各個都是精兵良將,以一擋十,其勇銳不可擋。是以趙相對於武關一戰,千萬不要輕敵。”五音先生出於對大秦王朝的存亡著想,不由又委婉地勸諫趙高,希望他能以大局為重,放棄個人恩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