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十四章 箭嘯山林(第3/4頁)

“這你就有所不知了。”慕容仙環顧四周,壓低嗓門道:“江淮七幫的前身,都是一些亡國遺民組成的勢力,不僅財力頗豐,而且有一大群忠實的復國之士鼎力相助,勢力遍及三教九流。放在平日,他們當然不足為懼,充其量也只是江湖上的小幫會而已,但一旦放於亂世,他們的力量釋放出來,就可以成為誰也不敢小視的一股力量。對於這一點,不要說趙相早有遠見,就連問天樓也早已著手拉攏七幫,希望能為己所用。”

“問天樓?!”曹參低呼道:“身為五閥之一的問天樓,居然也看中了江淮七幫的潛力?”

慕容仙點了點頭道:“所以我才會不顧一切地趕往沛縣,就算七幫不能為我所用,我也不能看著問天樓輕易地得到這股勢力。”

曹參似有所悟,不再言語,跟在慕容仙的身後繼續前行,但是只走得幾步,慕容仙驀然一驚,猛然勒住馬韁,身下坐騎陡然直立,“希聿聿……”地發出一聲長嘶。

數千人倏地止步,曹參的臉上也現出一片驚容。

“怪了,我怎麽心裏老是覺得有點不對勁?”慕容仙近乎神經質地看了看四周,驚詫莫名地道。

曹參一經慕容仙提醒,也感覺到眉鋒一跳,隱生一種不祥的預兆。

“會不會有人在此設伏?”慕容仙回過頭來,望向曹參道。

“這似乎不太可能吧?”曹參搖了搖頭道:“由泗水到沛縣,方圓數百裏之內只有江淮七幫有一定的實力與官兵抗衡,而他們就在這兩日內舉行七幫會盟,顯然沒有這個時間。”

慕容仙沉吟片刻,馬上傳令下去,派出十數名探子沿途查探。

這本是早該實施的一項程序,只因慕容仙對自己軍隊的實力十分自負,所以一時大意,忘了這一茬了,現在想來,顯然遲了。

“殺呀!”一聲暴喝,倏然來自頭頂。

慕容仙根本來不及有任何反應,便見天空中驀然滾下無數的圓木、巨石,聲勢之烈,猶如奔雷,砸向了自己軍卒的腦袋。

襲擊來得全無征兆,勢頭又來得這般迅猛,根本不容有任何的猶豫。當數千軍士發現這驟然而至的驚變時,已經沒有了躲閃的余地和時間。

“呀……呀……”慘呼聲此起彼伏,響成一片。巨石、圓木所到之處,遇者立斃,一向訓練有素的官兵在這一刻間亂成了一團,紛紛向山石密林處逃竄。

但就在此時,山林中驟然響起了弓弦聲,數百枝勁箭呼嘯而出,漫入虛空,以電芒般的速度展開了無情的射殺。

幾輪攻擊之後,慕容仙的五千精銳已經折損過半。慕容仙驚怒之下,終於發現了敵人的所在。

數千敵人在箭響之後,同時出現在了兩邊的山頂處、密林中,放眼望去,滿是攢動的人頭,借著山勢密林,形成了一個龐大而有效的伏擊圈。

慕容仙大喝一聲:“快退!”正要指揮殘余的軍隊沿來路而回時,卻聽得“得得……”之聲,一陣馬蹄疾響,在他們的來路之上,閃出一騎,馬上所坐之人,正是劉邦。

原來,敢於向慕容仙的軍隊實施攻擊的正是劉邦與他的沛縣義軍,劉邦之所以會出現在這裏,是因為他知道只有天府谷才是最佳的伏擊之地。

憑沛縣義軍此刻的作戰能力,不僅缺乏戰略戰術的指導,也缺乏有素的訓練,假若公然與慕容仙的軍隊正面對抗,只能是以卵擊石,不堪一擊。

劉邦深知這一點,所以他壓根兒就沒有想過與慕容仙正面抗衡,而是從一開始就制定了出奇制勝的戰術,而且為了使傷亡降低到最大限度,他決定充分利用天府谷的地理優勢打一場漂亮的伏擊戰。

於是在他的指揮下,數千義軍戰士利用有限的時間,在山谷谷頂準備了上千根圓木,數百塊巨石,又在密林中埋伏了上千名弓箭手,以逸待勞等待著慕容仙大軍的到來。

果然不出劉邦所料,慕容仙顯然沒有意識到危機的存在,一連犯下了幾個戰術上的錯誤。首先他違背了大軍一動、探馬先行的原則,使之對前進的路線情況缺乏必要的了解,然後他忘記了“險地不宜久留”的作戰名言,在天府谷的行進速度過於緩慢。這樣一來,造成大部兵力過於集中於某一段地域,不宜疏松。

出現如此重大的失誤,失敗也就在所難免。所以當戰事一起,不過頃刻間,劉邦的義軍以不折一兵一卒的代價,換得了數千敵軍的滅亡,而剩下的兩三千敵軍,在慕容仙的帶領下已成驚弓之鳥,再無半點精銳之師的風範。

此刻的劉邦,悠然地跨坐於一匹駿馬之上,在慕容仙的七丈之外站定。他的腰板挺立如松,衣袂被山風吹起,有一種別樣的飄逸,剛毅有型的臉上透著棱角分明的線條,顯出從容不迫的高人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