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 王道心 第八章 對練(第2/5頁)

皇帝天天聽這說話,覺得有點煩了,於是忍不住將那部寧王府的賄賂賬冊拿出來,對江彬等人說:「這賬簿朕翻來翻去,都看不見王守仁的名字,說他本來跟皇叔一夥,有甚麽證據呢?不如這樣,朕就召王守仁到來親自問問他!」

這些事情王守仁都不知道,他只知自己面臨的危機仍然很大,因此一領到聖旨就馬上趕著出發,以免這難得的面聖機會再生變故。

此時官船泊岸的地點已入眾人眼簾,正正就是先前寧王久攻不下的安慶城。

王守仁他們遠遠看過去,只見冬日陽光之下的安慶,多處城墻仍是凹陷不平,有個嚴重的崩缺處更是格外礙眼,當日激戰所受的損害,至今還沒有怎麽修復。

黃璇看見了不禁說:「這安慶知府定是位好官。」

「黃兄為何這麽說?」燕橫出奇的問。戰爭打完已經半年了,那城墻還是那般破敗,遲遲未有修好,似乎應是辦事不力的證明。

「他必然是把錢糧都用來重建百姓的家業,恢復城民生計。」黃璇解釋說:「修城墻因而放了在其次。」

王守仁聽得弟子如此明白為政之道,大感欣慰。

船泊定之後王守仁率眾人乘小船登岸,踏上了先前曾經被寧王叛軍據為攻城營寨的土地。他們還未靠岸,已經看見大群城民聚集在岸邊,都是要一睹平叛大功臣王陽明的風采。

安慶知府張文錦與都指揮楊銳亦率了一批官吏士兵在埠頭前迎接。雙方各敘禮後,楊銳帶點激動地握起王守仁的手。

「若非王都堂及時起兵進軍南昌,當日安慶城必陷,下官等與無數百姓,定然死無葬身之地!」

「楊大人把事情反過來說了。」王守仁也緊握楊銳的手,另一只手掌則搭在張文錦手臂上。「若無安慶城死守那十八日,賊軍早已入了南京,據半壁江山之勢,其時我再集合多一倍兵力,也沒把握討伐;這一仗恐怕還不知道要打到何年何日,天下蒼生都要受折磨。」

他朝著圍觀的百姓,低頭作揖。

「安慶城上下,請受王某一拜。」

張文錦二人連忙扶起王守仁。他們已在城內府邸設宴接M,但是王守仁辭謝了。

「王某得了旨令,要趕往南京謁見聖上,無法停留。乘船稍作補給,我們就要再起行。」王守仁說。張文錦等再三挽留,但王守仁都堅決推讓,另一原因是怕對方各般款待,又白費安慶城的物資。

王守仁隨又向張文錦介紹荊裂和燕橫二人。他們沒有官位,王守仁只能含糊說二人是助戰的民兵,而張文錦猜想他們是王大人的私人護衛。

張文錦和楊銳略一打量荊裂燕橫,感受到他們特異的氣質,竟有一點熟悉的感覺。二人相視無語,但心裏想法相同。

——跟大師有點像啊……

官船補給了糧水之後,王守仁就向張文錦和楊銳告別,並說會盡力上報二人堅守安慶的功勞。他又謝絕了百姓送贈的一切禮物,吩咐都轉送給戰爭的孤兒寡婦,然後就登船離去了。

假如王守仁帶著荊裂和燕橫進入安慶城的話,他們必然會看見在城門內新立的一座石碑,碑上鑲著一個只有半邊的銅鑄羅剎而罩。

此後「破門六劍」都沒有知道圓性的結局。他們心裏一直相信,圓性仍然在不知道哪裏繼續雲遊修行,直至死去的那天。

然而王守仁趕路再快,還是逃不過奸臣的阻撓。

就在他離了安慶抵達蕪湖之時,卻受到錦衣衛的攔截,並向他宣示另一道詔令,命他馬上返回南昌,否則將嚴治其擅離職守之罪。

這道當然是矯詔,由江彬等幾個人合謀發出。要是在京師,江彬他們要偽造聖旨比較困難,也得冒著被朝官揭發的危險;但如今皇帝不在廟堂,又兼大將軍身份,下旨的形式從簡,因此要發虛假的矯旨容易得多,也難以追查。

王守仁即使明知先前一道聖旨才真確,但站在他的地位,實在難向後一道矯詔提出疑問。兩道矛盾的旨令放在面前,令王守仁進退不得,違反哪一道都可能被江彬等人乘機編造罪狀,王守仁停留在已是南京前門的蕪湖,不知如何是好。

在戰場上果敢決斷的神將,身陷這不見刀槍的危局,一籌莫展。

荊裂和燕橫也警戒起來,帶著刀劍密切伴在王大人身邊,以防有人乘機加害。

王守仁在蕪湖城中停留了半個月,仍是苦思不出解決方法,郁悶間進了附近的九華山隱居,每日在草庵靜坐,心思才能保持清明。

這座草蓋的庵堂本已荒廢,但王守仁甚喜愛這裏的位置風景,前而一片廣闊的空地,再遠則對著蒼翠山林,四周帶有一股空靈之氣。他們把草庵打

掃整理好後,王守仁就每天都來坐。

「我們許久沒有認真比試過了。」隨同王守仁入山的荊裂,有一天這麽跟燕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