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七 風卷山河 第三章 牢籠(第2/4頁)

武當王朝。

這正正是商承羽多年的夢想。

姚蓮舟再看商承羽一眼,沒有等他答應就轉身離開了,仿佛知道商承羽必定不會拒絕。

葉辰淵如一條影子般隨著姚蓮舟離去。

商承羽看著姚蓮舟的背影,只覺這個師弟已然完全變成另一個人。他不能肯定是什麽令姚蓮舟改變了。

——只是因為武當派破滅嗎?

假如商承羽知道真正的原因,他定然啼笑皆非,也無法理解:

姚蓮舟的轉變,全因為一個女人。

男人,若是連生命裏最愛的女人也甘心放棄,他看這世界的方式就變得不一樣。

◇◇◇◇

錫曉巖知道,自己每經過王府裏的一道關卡,那些守衛都在注意他那怪異的身材。

這些年在江湖中流浪,錫曉巖總是要用各種方法遮掩自己那條奇長的右臂,以免身分敗露。現在來到寧王府這怪臂終於得以解放,錫曉巖本該感到輕松,可他反而覺得比在王府圍墻外頭更不自在。

那原因,並非因為被人看作怪物。

武當派三人在獲得寧王冊封軍職之後,李君元馬上就發給他們王府將領的通行腰牌,好讓三人能在府裏活動。守著要道關卡的護衛,看見錫曉巖所出示的腰牌,盡皆肅然起敬——他獲封為遊擊將軍,在王府護衛中足領三千人以上,並對下級的校尉兵士有獨斷的生殺權力,守衛們自然不敢冒犯。

然而每當錫曉巖展示那腰牌通過關卡時,他並沒有掌握威權的滿足,反而感到自己像進了囚牢。

——我連走一步路的權力,都是別人賜予的。

在前後與錫曉巖同行的是李君元派來的三個臨時侍從。其中一個在前頭引領,另外兩人,一個捧著姚蓮舟愛用的「單背劍」,另一個提著葉辰淵的「離火劍」,跟在錫曉巖後面。錫曉巖則自己背著那把藤柄長刀,一如往昔。

重新帶著自己的兵刃,給錫曉巖一種安定的感覺。

先前六個侍從帶著錫曉巖到王府大門前,取回寄放在那裏的兵器及行囊。其中三人先將行囊運送往姚蓮舟他們的住處,余下這三個侍從,則帶著錫曉巖及刀劍前往王府東側的軍械所。

寧王府內共有三個軍備儲藏及整備的地點,其中東側軍械所負責收藏刀槍甲盾等近戰用器具,並附有修整刃物鐵器的工匠房。

經歷過三年前武當山大戰後至今,姚蓮舟他們的三柄兵刃一直未曾好好修理打磨,一是怕由此泄露身分,二是不信任坊間尋常的鐵匠或磨刀師。寧王府所招攬的兵器工匠都是一等一的,錫曉巖進府後只覺無事可做,與其一個人回住處等候掌門,不如先將兵刃拿去修整。

那個捧著「單背劍」的侍從,知道自己手裏拿的是武當掌門佩劍,甚是小心謹慎,緊張得背項都透滿汗水。這柄奇劍幾乎就在武當之戰中丟失,得殷小妍和侯英志帶走,並一直嚴密收藏,直至姚蓮舟恢復心智後,殷小妍即將之歸還。

錫曉巖回頭瞧了「單背劍」一眼,回想起四個月前姚蓮舟所下的決定:要來投身南昌寧王府。

聽了之後,錫曉巖心裏頗感矛盾,不止因為自己曾經與巫紀洪對敵,也因他從巫紀洪口中隱約知道,朝廷攻打武當派一事上,寧王府亦很可能有分促成,並且令商承羽得以脫出。

「過去的已經不重要。」姚蓮舟卻向錫曉巖說:「如今誰能助我武當派復興,我們就該去找誰。就像武者間的決鬥一樣,勝利就是一切。」

葉辰淵則一如意料,絕對服從姚掌門的主張。錫曉巖別無選擇只有跟隨。

但他心裏無法完全揮去一抹疑問:

——靠這種方法復興的武當派,還是原來那個武當派嗎?……

自從尋回姚掌門之後,錫曉巖終可放下領導武當殘部的重擔,不免松了一口氣。可是如今他又有點懷念起那些年的流浪日子——雖是朝不保夕,而且每天都在為未來擔憂,但卻完全自由。

走在寧王府那猶如迷宮的廊道裏,錫曉巖知道從前那直來直往的人生,已經離自己越來越遙遠……

還未看見軍械所的工房,錫曉巖已然感受到前方傳來一股熱浪。果然一到那工場,只見一排八座熊熊燃燒的洪爐,四周滿布著百來個漢子,大多精赤著汗水閃爍的上身,各自在錘打鋼鐵、為爐火添柴鼓風或是做各種兵器軍械的組裝,叱喝聲與金鐵鳴聲交互合和。

錫曉巖看看堆在四周成百上千的刀槍盾牌及戰甲部件,又見眾多匠師幹活不停,整個工匠房生氣勃勃,也看出寧王準備發動叛亂的野心絕非玩笑。

——而武當派余下來的所有人,都在這股風暴的正中央。

錫曉巖看見工匠房這等情景,頓時感到一股無比的熟悉,第一次在寧王府裏笑起來。工藝與武藝雖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但這麽一大群人專心致志地流汗付出、追求最好成果的氣氛,令錫曉巖回憶從前與眾多武當同門砥礪磨練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