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夜戰廬陵 第六章 青城劍道(第4/5頁)

「虎撲」其勢之猛,真的把波龍術王惹怒了。他揮劍去接。

武當劍迎上「虎辟」,卻竟沒有發出意料中的激響。

燕橫只感左臂揮砍之勁,如入虛空。

波龍術王長劍借了「虎撲」砍下的力量帶引成圈,兩劍糾纏著猛絞。

燕橫雖然從沒有遇上過這劍技,但他看過葉辰淵使出。他瞬間知道是什麽。

波龍術王眼目收緊,兩邊魚尾紋深刻得像裂開來。

自逃離武當山以來,燕橫是首個逼得他使出「太極劍」的人!

劍圈越絞越窄,波龍術王開聲吐氣,從圓弧變直線發勁,燕橫的「虎辟」頓時脫手,飛射到旁邊一座房屋的門頂上!

一劍既失,燕橫出於本能自保,右手「龍棘」又再發出「星追月」,劍尖急取波龍術王肩頸之間!

但波龍術王的「梯雲縱」輕功步法實太快,「星追月」還是落空。波龍術王更乘勢將長劍往內抹,柔柔地又搭上「龍棘」的刃身!

燕橫知道對方的「太極劍」借力化勁又來了,「龍棘」隨時也要失去。

他想起師父何自聖對葉辰淵時,曾用一招「抖鱗」將劍如鉆子般旋轉,破解「太極劍」的黏搭聽勁;而這「抖鱗」運指轉柄之法,跟青城派基本劍術之一「瀧渦劍」裏經常練的一種「箝指勁」,那手指運力的方式頗有相通之處。如今危急之際,燕橫別無選擇,就以那「箝指勁」嘗試模仿師父的「抖鱗」來。

燕橫突使怪招,波龍術王只見他的劍奇特地抖起,反而有些遲疑好奇。

武學畢竟不可能現炒現賣,燕橫這「抖鱗」連何自聖的三分都沒有,根本發不出足夠的鉆勁,無法將波龍術王的搭劍彈開。

波龍術王訕笑著,索性不用「太極劍」,硬地一抖就把「龍棘」震開,再施「武當行劍」疾進,劍尖眨眼已及燕橫左胸!

燕橫正處於身靈高度集中的狀態,最後一刻及時偏身一縮,那武當長劍僅入胸肩間半分就被他「龍棘」回劍格走,可也帶出一大叢血雨來!

血灑到波龍術王臉上,讓他更興奮了,連環快劍緊接搶擊。

——這「武當行劍」的速度和密度,絕對不下於「兵鴉道」高手江雲瀾。

燕橫邊退邊勉力抵擋。但波龍術王這刻已經認真起來,那實力的差距真正顯現,連環七劍攻來,燕橫只擋得其中四劍,左腰、右下顎、右肩都被割開不淺的口子。一身衣衫因為血與汗,在黑暗中已然濕透。

波龍術王又回復那詭異的笑容。

——流吧!把最後一滴血都擠出來!

燕橫背項已貼到墻壁上。又中兩劍,血花繪畫壁面。

很可能就要死在這小城的暗街中了。向武當復仇、重建青城派的壯志皆未酬,心裏充滿了悲哀和憾恨——要是以前的燕橫一定會這樣想。

但今夜的他沒有,心神全都集中在抗敵之上。

——只因如此,他還能呼吸到這一刻。

但不可能再拖得更久了。泛藍的武當劍光,在他身周織起一道刃網,已經不斷在收窄。燕橫臉上的血跟敵人一樣多——不同的只是,那是他自己的血。

藍色刃光這刹那卻離開了燕橫。波龍術王在黑暗中疾退。

他原本站著的地方,釘著一物。月光反映出那飛刀的刃形。

波龍術王再退,另一柄帶著刀巾的飛刀,又釘在他先前的位置上。

波龍術王一仰身,第三柄飛刀越過他身側,沒入後面的木門。

燕橫咧開染血的牙齒笑了。

——荊大哥沒有說錯:擁有同伴的感覺,非常快樂。

大道陣劍堂講義·其之二十六

青城派的「雌雄龍虎劍法」,相傳由千年前祖天師張道陵所創,雖是假托,但也可見這套劍法由來甚古。其實「雌雄龍虎劍法」乃是青城派的「劍母」,每套青城劍法皆從它衍生,各取其一精華編成,令弟子更容易入門掌握。

青城派基本劍法共有六套,供「山門弟子」及「研修弟子」修練。

入門劍法「風火劍」,主力鍛煉本門最基本的運劍、身法、步法、發勁、速度和準繩,七成都是攻招,屬於直線的外放攻擊形劍法。青城劍法本身崇尚直接主攻,弟子往後修為再高,最常用的劍招通常仍是基本的「風火劍」。

繼而是「瀧渦劍」,進一步修習發勁力量的法門,尤其一些動作姿勢的微細竅要,小至手指的握緊時機、腰胯的旋轉角度、踏步的方位尺寸等。這過程在武學上稱為「整勁」,練得正確與否,隨時會決定一名劍士往後的成敗。因為要求仔細,也極考驗弟子耐性。

「水雲劍」,專走弧線的防守形劍法,招式柔韌圓轉,隨時蓄勁待發。它與「風火劍」一剛一柔,一主攻一主守,互為表裏。「水雲劍」亦有助訓練弟子收斂和平衡心性,不致過於暴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