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恩仇同患難 死生見交情(第6/12頁)

這時朱安國和倪浩已射完箭回來。孫仲壽道:“我和朱將軍一路,會齊羅將軍後,從東邊沖下,應先生和倪將軍一路,從西邊沖下。我們先沖,把敵兵主力引住。崔大哥和承志再從後山沖下,大家日後在李闖將軍那裏會齊。”眾人齊聲答應。

袁承志得應松等數載教養,這時分別,心下難過,跪下去拜了幾拜,說道:“孫叔叔、應叔叔、朱叔叔、倪叔叔、我,我……”喉中哽住了說不下去。孫仲壽道:“你跟著崔叔叔去,要好好聽他的話。”袁承志點頭答應。

只聽得山腰裏官兵發喊,向山上沖來,應松道:“我們走吧。崔大哥,你稍待片刻再走。”眾人各舉兵刃,向下沖去。倪浩見崔秋山沒帶兵器,把虎叉向他擲去,說道:“崔大哥,接住。”

崔秋山道:“還是倪兄自己用吧!”接住虎叉想擲還給他。倪浩已去得遠了,於是右手持叉,左手拉著袁承志向山後走去。只見後山山坡上也滿是火把,密密層層的不知有多少官兵。山下箭如飛蝗,亂射上來,崔秋山於是退回祠中,跑到廚下,揭了兩個鍋蓋,一大一小,自己拿了大的,把小鍋蓋遞給袁承志,說道:“這是盾牌,走吧!”兩人展開輕身功夫,向黑暗中竄去。

不一會,官兵已發現兩人蹤跡,呐喊聲中追了過來,數十支箭同時射到。

崔秋山擋在袁承志身後,揮動鍋蓋,一一擋開來箭,只聽得登登登之聲不絕,許多箭枝都射在鍋蓋之上。兩人直闖下山去。眾官兵上來攔阻,崔秋山使開獵虎叉,叉刺杆打,霎時間傷了十多名官兵,袁承志的短鐵槍雖然難以傷人,卻也盡可護身。官兵見是個幼童,也不怎麽理會他。片刻間兩人已奔到山腰。

剛喘得一口氣,忽然喊聲大作,一股官兵斜刺裏沖到,當先一名千戶手持大刀,惡狠狠的砍來。崔秋山舉叉一架,覺他膂力頗大,一叉“毒龍出洞”,直刺過去。那千戶舉刀格開,叫道:“弟兄們上啊!”崔秋山不願戀戰,舉起鍋蓋向那千戶面前一晃。那千戶向右閃避,崔秋山大喝一聲,手起叉落,從他脅下插了進去,待拔出叉來,轉頭卻不見了袁承志,心中大驚,只見左邊一群人圍著吆喝。

他大踏步趕過去,挺叉亂戳,官兵紛紛閃避,奔到近處,果見袁承志給圍在垓心,手中短鐵槍已被打落,正展開伏虎掌法和三名官兵對敵,畢竟年幼力弱,掌法又是初學未熟,左支右絀,情勢危急。崔秋山更不打話,刷刷兩叉,刺倒兩名官兵,左手拉了袁承志便走。官兵大叫追來,崔秋山陡然回頭,刷刷兩叉,刺倒了追得最近的兩名官兵,再踏上一步,叉杆抄起,把一名官兵挑了起來,直摜在山石之上。那兵慘叫一聲,立時跌死。

眾官兵見他如此勇悍,嚇得止步不追。崔秋山把袁承志挾在脅下,展開輕功提縱術,直向黑暗無人處竄去,不一會便和眾官兵離得遠了。

崔秋山放下袁承志,問道:“沒受傷吧?”袁承志舉手往臉上抹汗,只覺粘膩膩的,月光下一看,滿手是血,看崔秋山時,臉上、手上、衣上,盡是血跡斑斑,說道:“崔叔叔,血……血……”崔秋山道:“不要緊,是敵人的血,你身上有哪裏痛麽?”袁承志道:“沒有。”崔秋山道:“好,咱們再走!”

兩人矮了身子,在樹叢中向下鉆行,走了小半個時辰,樹叢將完,崔秋山探頭一望,見山下火把明亮,數百名官兵守著,悄聲道:“不能下去,後退。”兩人回身走了數百步,見有一個山洞,洞前生著一排矮樹,便鉆進洞去。

袁承志畢竟年幼,雖然身在險地,但疲累之余,躺下不久便睡著了。崔秋山把他輕輕抱起,倚在自己懷裏,側耳靜聽。只聽呼喊之聲連續不斷,過了一會,眼見山頂黑煙冒起,紅光沖天,想是袁崇煥的祠堂已給官兵燒了。又過了半個多時辰,聽得山上吹起號角,崔秋山跟官兵大小打過數十仗,知是收隊下山的號令。不一會,大隊人馬聲經身旁過去,絡繹不絕,原來這山洞就在官兵下山道路之旁。

再過一會,忽聽外面樹叢中有人坐了下來,崔秋山右手提起鋼叉,左手放在袁承志嘴邊,防他在夢中發出聲響,凝神靜聽。只聽一人喝道:“那姓袁的逆賊留下一個兒子,到哪裏去了?”這句話聲音很響,登時把袁承志吵醒。崔秋山左手輕輕按住他嘴。

聽得那人喝道:“你說不說?不說我先砍斷你一條腿。”一個聲音罵道:“你砍就砍!我們在邊庭上一刀一槍打韃子,豈來怕你?”聽口音正是應松的聲音。袁承志悄聲道:“應叔叔!”那人又罵:“你真的不說?”應松呸的一聲,似乎一口唾沫吐向他的臉上,接著一聲慘叫,似乎已被他一刀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