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靖難之役

寧王醉了一夜,次日振作精神,上疏朝廷,表中自旌其忠,聲言說降燕王、平息戰禍之功,至於先前怠慢之舉,也願受朝廷懲戒。又說大寧塞外荒城,襟山連海,扼守遼東咽喉,乃是韃虜南下必經之地。寧王身為藩王,不懼風霜,願受苦寒,希望朝廷不念舊惡,使其繼續帥軍守城、將功贖罪雲雲。

寧王文采豐茂,一封奏章寫得懇切動人,自覺足以打動朱允炆,使其逃脫削藩大網。而後又寫一封書信送給李景隆,述說燕王願降,勸其暫緩進攻北平。

寧王一邊表奏邀功,一邊不忘軟禁妹子。朱微困在王府,終日彈琴,消解愁苦,寧王夫婦前來,她也閉門不見。寧王知她心懷怨恨,可也並不放在心上,只對妻子說道:“她少不更事,終有一日會明白我的苦衷。等這一陣子過去,我再好好教導她,當初先帝將她許給耿璇,重修前約固然是好,倘若不諧,我啟稟聖上、再謀良配,公侯子弟多的是,我就不信沒有一個能入她的法眼。”

燕王仿佛認命,素服便帽,騎馬挾弓,令人提著酒壺騎馬跟從,日日前往城郊射獵取樂。他箭術神準,上落飛雁,下殛狡兔,所得獵物,就地燒烤,飲酒吃肉,甚是粗獷豪邁。

大寧守軍,既有北方漢軍,也有朵顏三衛。三衛出自遼東蒙古諸部,原本追隨蒙元大汗,後因藍玉北伐,擊破蒙元汗庭,諸部無所歸依,為朱元璋收服,以夷制夷,拱衛大寧。若幹年下來,反而成抗擊蒙元的屏障。

寧王得知燕王出城射獵,面子上不好阻攔,下令三衛之一的朵顏部派遣精騎環伺尾隨,名為護衛,實為監視。

三衛鐵騎萬余,蠻夷風氣猶存,精於騎射,崇尚勇士。起初奉命監視,但見燕王身手,將帥以下無不佩服。燕王射中獵物,眾軍盡皆喝彩,燕王趁勢邀請騎兵頭目,幕天席地,燃起篝火,一同飲酒吃肉,殊無上下之分,喝到痛快處,放歌起舞,歡笑喧天。

眾騎士回到部落,無不稱贊燕王英雄了得。各部男女聞言好奇,各尋借口前來探看,但見燕王雄武豪邁,無不心生佩服,好事之輩私下裏將他與寧王比較。

寧王雅好音樂詩文,常以名士自居,打心眼裏瞧不上這些蒙古騎士。有時高興起來,當眾彈琴鼓瑟,所奏中土雅樂,不合蒙古風俗,好比對蠻牛而鼓清角之操,眾將士面上不說,心裏不以為然。寧王不知眾人心思,反而以此為傲,心想:“古有大舜舞幹戚而服三苗,如今本王用中土之樂教化你們這些塞外蠻夷,大可比美先賢,成就一段佳話。”

朱鑒老成持重,見燕王與三衛騎兵廝混,心中生出疑慮,暗中稟告寧王:“燕王每日狩獵,常與朵顏騎士交遊,飲酒歡歌,親密無間;若不加以制止,恐怕生出異變。”

寧王不以為意,說道:“君子之道,正心守性,田獵濫飲,本是墮落之道。燕王前途無望,所以放浪形骸、不知廉恥;若他一本正經,深居簡出,反要多加提防。”

“王爺言之成理。”朱鑒說道,“可是朵顏三衛野性未馴,倘若受了燕王的挑撥如何是好?”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寧王說道,“我在大寧經營多年,尚且難以將朵顏三衛馴服,燕王才來幾天,人單式微,又豈能招納三衛替他出力?”

朱鑒嘆道:“燕王雄才大略,絕非甘心蟄伏之輩。”

“他雄才大略,本王就是才識淺薄?”寧王甚感不快,“當初先帝如何評斷我和燕王?”

“這個……”朱鑒額頭見汗,“先帝常說,燕王善戰、寧王善謀。”

寧王道:“先帝法眼如炬。臨陣決勝,燕王高我一籌,至於謀算深長,本王略勝三分。燕王真要對我不利,當初就該縱兵來攻,何苦單人匹馬將我妹子送來,他就不怕我當場翻臉,將他扣下押送朝廷?”

“王爺謀慮深遠,屬下拍馬不及。”朱鑒猶不死心,“我才得到消息,燕軍已然退回松亭關,軍中首腦也隨使臣來了大寧,其中便有燕王的謀主道衍和尚、燕王的次子朱高煦。依我之見,為防萬一,不可讓他們進城,不然燕王君臣相會、如魚得水……”

“道衍是我師兄,高煦是我侄兒,至大寧而不入,傳出去成何體統。”寧王漸感不耐,“朱將軍,你為人審慎,本是好的,不過小心太過,有失氣度,如此處處設防,倒像是本王容不下燕王。燕王縱有千般不是,到底是我兄長,如今落魄來投,我連他都容納不下,如何能容天下之士?”

朱鑒知他清高自許,不願沾染汙名,再勸下去也是枉然,只好黯然退下,私下安排人手監視燕王不提。

次日道衍等人抵達大寧,寧王派人恭迎,並在王府設宴接風。朱微、燕王與道衍同門之誼,也都前來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