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安天之行(第5/10頁)

“不行。”朱微急道,“我也去。”

樂之揚道:“此去危險……”朱微使勁搖頭,捉過他手,在他掌心寫道:“活,在一起,死,在一起。”她性子靦腆,太肉麻的話說不出口,故而以手代口,訴說心曲。

樂之揚心中感動,深深看她一眼,吸一口氣,點頭道:“好,跟在我後面。”提劍縱身,掠向圍墻。

墻頭武士見人逼近,不問青紅,撥弩就射。樂之揚使出“飛影神劍”,劍如流光,結成一道道光圈,箭矢與之一碰,紛紛墜地。

射箭武士吃驚,發一聲喊,眾武士紛紛掉頭,數十張勁弩對準樂之揚,箭似密雨,銳嘯而來。

樂之揚撥打不及,手忙腳亂,去勢為之一緩。這時身側風起,“秋神劍”斜斜刺來,朱微使出一路“文曲劍”,劍招綿綿密密、風雨不透,箭矢近身,似為一只大手拂掃,簌簌簌地落在朱微腳前。

樂之揚只覺驚訝,忍不住回頭看去“朱微俏臉如玉,側影映襯火光,格外秀美動人。此刻她專注劍術,美眸凝注,晶瑩如星,手中長劍柔中帶剛,防守嚴密,輕輕松松地就將樂之揚的破綻補上。

樂之揚越發驚奇,總覺朱微的劍法似是而非,看似“奕星劍”,但與自己所學頗有不同,同樣一招劍法,朱微出手力道不大,威力卻要大上許多。樂之揚看了數招,不由暗生懷疑:“莫非席道長藏了私,我的劍法沒有學全。”

原來,“奕星劍”雖是“歸藏劍”化來,但在道家浸淫百年,歷經數代道士增刪變化,脫去六爻之法,暗合黃老之術。要知道,易理以陽剛為貴,道家則推崇陰柔,太昊谷的開山祖師了情和天啞又均是女子,天生陰柔,更加親近道家。久而久之,“奕星劍”陰多陽少,柔多剛少,練到頂尖兒的境界,好比綿裏藏針,外似柔和,內含鋒芒。

樂之揚雖也練過“奕星劍”,可他性子跳脫、情熱似火,並不適合“太昊谷”的武功,兼之急功近利,練劍止於招式,不願深究心法,貌似招法淩厲,其實大大違背了“奕星劍”的法意。席應真也明白這個道理,傳他劍法只是形勢所迫,也沒有收他為徒的意思。

朱微琴心如水,甚合沖虛之道,席應真的弟子中,劍法高過她的不乏其人,單論劍意領悟之深,除了朱微,再也找不到第二個,若她專心劍術,假以時日,未始不能成為“太昊谷”第一流的劍客,可她沉迷音樂,劍道上並未十分用功,故而劍法雖高,也止於防身,難以大成。

此時間,兩人雙劍齊飛,一剛一柔,一放一收,左來左擋,右來右迎,腳下不停,頃刻間沖破箭雨、逼近墻頭。下面的禁軍又驚又喜,以為來了同夥,眼看破了弩陣,齊聲歡呼起來。

錦衣衛見勢,丟開勁弩,齊刷刷拔出長刀,樂之揚叫道:“別動手,自己人!”

眾武士壓根兒不信,當先一人喝道:“你騙誰?”跳上墻頭,舉刀就斬,刀勢沉猛,發出淒厲風聲。

樂之揚舉劍相迎,長劍輕飄飄搭上刀身,那武士只覺一股顫動順著刀劍傳遞過來,手臂發麻,內勁滯澀,刀勢憑空一弱,難成破竹之勢。這時樂之揚順手一撥,武士不由自主,長刀隨劍而動,叮的一聲撞上另一名武士的刀鋒,顫動之感也傳到那武士身上,同樣刀顫身麻、手臂乏力,手中長刀順著樂之揚揮劍之勢,又搭上了第三把長刀。

五樂合奏之後,樂之揚對《妙樂靈飛經》領悟更深,所練的徒手功夫融入靈舞,舉手投足間便可隨意使出,各種招式交替變化,羚羊掛角,不著痕跡。此時間,他使的是“飛影神劍”的招式,用的卻是“撫琴掌”的內勁,加上“止戈五律”,對方長刀一碰劍身,立馬為他內勁制住,身不由己,刀隨劍走。眨眼之間,便有五把長刀被樂之揚挽劍上,隨之畫了一個圓弧,樂之揚叫一聲“起”,掌力順著刀劍送出,武士虎口巨震,手上經絡亂顫,仿佛彈琴鼓瑟一般。

五人齊聲驚叫,手中長刀沖天而起,腳下踉蹌不定,紛紛栽向下方。墻下布滿禁軍,五人摔落,必死無疑,可是中了“止戈五律”,全然不由自主。正恐懼,樂之揚縱身跳起,“晨鐘腿”飄然橫踢,連踢帶挑,一刹那踢遍五人。五人如中錘擊,雙耳嗡鳴,身子向後急仰,骨碌碌地滾回圍墻之後。

這兩下神妙瀟灑,巧合符節,翩翩然如驚鴻起舞,朱微一旁看見,也覺意亂神迷。錦衣衛連折五人,墻頭出現一個缺口,樂之揚拉起朱微,翻身越過墻頭。

雙腳還未落地,十余支長槍沖天刺來,樂之揚吸一口氣,揮劍搭上一根長槍,身子借力反彈,飄如浮雲,悠然懸在半空。

如同長刀一般,長槍也被帶偏,撞入其他長槍,槍杆相撞,亂成一團。七八根長槍絞在一起,失去了準頭,隨著樂之揚的劍勢歪來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