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奇兵(第2/2頁)

可是等他親身進入戰場之後,才發現事情沒那麽簡單,大雪山本來就不穩的陣型已經徹底散亂,人人各自為戰,落神峰劍客急著殺敵,傾刻間就分散在在戰場各處,只有七八個人還能緊緊跟著龍王。

這個時候,《死人經》劍法和金鵬堡刀法都沒什麽用處,周圍全都是人,死人、活人,敵人、友人,再精妙的武功也施展不開,唯有勁大器利者勝。

顧慎為雙手握著護法長刀,每一刀下去,都有敵人頭落身斷,然後命令沿途遇到的劍客跟在自己身後,很快,他又聚起了百余人,形成一股勢不可擋的力量,清掃右翼戰場,調頭向中部戰場殺去。

勝利幾乎就在手邊,右翼的劍客越聚越多,互相召喚,跟隨龍王一致行動,他們已經與中部的敵兵接觸,一舉扭轉了華蓋峰的頹勢。

轟隆隆的馬蹄聲像一陣悶雷,從地底傳至腳心,正在交鋒的兩軍都被這意外而難以理解的聲音驚住了,不約而同停止屠殺,扭頭向東望去。

顧慎為正殺得興起,又砍翻三名敵兵,才發現情況不對。

數千名騎兵,手持銳利的長矛,身上穿著玄色皮甲,像一片黑色的雪崩,帶著遮天蔽日的煙塵殺來,唯有無數面大大小小的金鵬旗清晰可見。

如果大雪山陣型仍在,如果劍客們手中也有長矛,如果龍王手中還有後備力量,形勢也許不會如此危急。

沒有如果,只有越戰越勇的意志。

顧慎為從一直跟在身邊的背刀侍者那裏拔出第二口護法長刀,一手一只,像紅頂大鵬展翅一樣,橫握雙刀,微微躬身,從腹腔最深處發出狼一樣的嗥叫。

顧慎為已經算計了一切,戰鬥一旦開始,錯誤與失敗再也無法改變,父親顧侖雖然不是帶兵打仗的將軍,但是親眼目睹過也參加過多次戰爭,他不懂得兵法,只是根據所見所聞總結出一條道理:絕大多數情況下,逃亡過程中被殺的人,遠遠多於交鋒過程中死亡的人。

這和殺手的規矩不謀而和:任何時候,從背後殺人總是比正面殺人更容易更安全。

顧慎為對兵法同樣只有一知半解,但他秉承永不改變的原則:永遠不將後背留給敵人。

所以,他不會下達撤退的命令。

大雪山劍客也不會接受這種命令,即使是半神一樣的龍王,也不能強迫他們在敵人面前逃走。

劍客們已經非常疲憊了,戰場上,人們常用殺十個人的力氣砍一名敵人,體力消耗極快,龍王的那一聲嗥叫,卻重新激起所有人心底隱藏著的力量,野獸似的吼叫聲從戰場中間向兩翼傳播,很快匯聚成一股聲音,甚至蓋過了驚天動地的馬蹄響聲。

正在與劍客纏鬥的金鵬堡士兵們卻陷入恐慌,不僅是吼聲讓他們害怕,身後銅墻鐵壁似的援軍也令他們心驚膽戰,這些騎兵集密地排成數行,長矛斜指下方,看樣子是不會區分敵我的。

士兵們慌張地向兩邊逃跑,許多人跳下孔雀河,或是抓著峭壁上的雜草,沒命地向上攀爬,更多的人只能趴在地上,雙手抱頭,乞求心中所知一切神靈的保佑。

顧慎為揮舞雙刀,像一只會行走的無堅不摧的風車,第一刀砍斷一支長矛,第二刀斬掉一只馬頭,第三刀、第四刀……每一刀之後都有東西跌落在地上,他已經分不清目標是人還是物,反正前左右全是敵人,絕不會砍錯。

他好像行走在生長百年的荊棘叢中,使盡全力開出一條狹窄的通道,等他回望時,通道卻已經瞬間合攏,一切努力歸於徒勞。

這就要結束了,他想,只是揮刀的刹那,又將這個念頭拋在腦後,六道輪回,任何人的死亡都不足以改變世界的面貌。

背刀侍者仍然跟著龍王,背上負著兩只空空的刀鞘,手中握著那面肮臟不堪的黑血旗,杆頂插著的頭顱已經枯成皮包骨頭,正用空洞的眼窩注視著無處不在的殺戮。

顧慎為將一口護法刀塞到侍者手中,自己雙手握刀,繼續向人墻馬壁砍去。

“殺——”淩歷的叫聲響起,卻不是龍王與大雪山劍客喊出來的,造成的恐慌比突然冒出來的騎兵更甚。

這一次,聲音來自劍客們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