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鑄錯無心 留塵間恨事(第4/10頁)

走著!走著!突然眼前一陣開朗,三人不覺俱是一震,原來他們己處身在一間絕大的石室門口。

這石室十分寬敞,四壁光滑,光線自上端射人,室頂是一片琉璃制成的宮蓋,居然可以看到蔚藍的天穹!

室中無一物,只有一邊靠墻處安放著一具銅棺,顏色發青,上面長滿了一層厚厚的銅綠,型式十分古雅。

這室中仍是空不見人。

銅棺上刻著一些極為古怪的文字。

白嘯夫首先就被那文字吸引了注意,仔細辨認了半天,又用手摩掌了一陣,突然失驚呼道:“這是廣成子的瘞骨所,我們走到陵墓中心來了。”

杜素瓊驚問道:“白先生不會弄錯吧?”

白嘯夫指著那些文字道:“決不會錯,在下對歷代文字書法極感興趣,這是殷代甲骨文,脫胎於黃帝時倉頡所創的鬼哭體。”

韋明遠欽佩地道:“白兄的學識淵博,這上面怎麽說?”

白嘯夫道:“上面是廣成子自己鐫刻的墓志銘,大意是說他一生的經歷以及他研究武功的經過,並告訴後人開棺的方法。”

韋明遠奇道:“他要開棺槨做什麽?”

白嘯夫道:“廣成子的確是一代奇人,他參研上乘武功,甚至於已經練成道家的元嬰,臻於身外化身的境界。”

韋明遠駭然道:“人真能到這種境界嗎?”

白嘯夫道:“廣成子也許不會說謊。”

杜素瓊道:“身外化身,生生不已,那他不應該死啊?”

白嘯夫輕輕一嘆道:“天下無不死之人,有生必有死,廣成子不過比人多活幾年,他享壽三百余紀,結果仍不免一死。”

韋明遠跟著嘆道:“那道家煉丹,長生之術畢竟是虛空的了。”

白嘯夫接道:“廣成子已有解釋了。他在墓文上說:‘人壽有數,天道不可抗,永生之說,實為無稽,人之生機,始於成胎之時,人之死數,亦始於有生之機,生命之源,凡人皆一,既生之後,漸用至竭,養氣練神,在乎節源,有源有枯,天道不移,吾享壽三百余紀,即善用其源所至,源竭數終,亦雲已矣!常人不滿百,吾數倍之,晚年始悟徹之理,欲告世人,心無余力,伴我骸骨,留此僻地,遺圖十一,風送四極,有緣得之,啟我槨底,得我遺籍,習我技藝,技以養生,藝以利人,行不及正,終必殞身……”

韋明遠聽得肅然起敬道:“這位前輩倒是個有心人。”

白嘯夫輕輕一嘆道:“廣成子的安排不為不妥,只可惜把他這份武學心得保存得太秘密,直到千余年後,方始被人發覺

杜素瓊搖頭道:“先生也許不信,這所陵穴歷代都有人發現,只是那些人多半恬澹自安,未曾出以炫世而已。”

白嘯夫驚道:“山主何以得知?”

杜素瓊用手一指道:“單以這石室的建設,就不是原型了,這頂上的天光並非直接射入,因為我們入洞之後,愈走愈西,此穴的位置,應該已經越過長城,那裏的地勢平坦,斷不會空出這一個大缺口而不為人知。”

韋明遠奇道:“瓊妹!照你說來,這光是如何來的呢?”

杜素瓊道:“這頂層是由水晶合成,深埋地底,一切的景象都是依照水晶折光的原理,在別處反射而來。”

韋明遠道:“這倒是可能的,當年的巧匠東方未明,制成管窺,視物於百裏之外,也是同一的道理。”

杜素瓊又道:“水晶之利用,還是近百年的事,廣成子縱是天才蓋世,也不可能在千余年前,造成這間石室。”

韋明遠怔道:“那這一切都是後人添造的?”

杜素瓊道:“是的,除了那具鋼棺,還是殷商古物外,其余的一切,莫不出之後人所建,這與兩道中的門戶陣圖是一回事。”

“對!那最後的得主,一定就是用內力阻斷我傳音之人,他研成了廣成子的功籍,無怪能具此功力。”

杜素瓊想了一下又道:“白先生,那開棺之法是怎樣的?”

白嘯夫奇道:“方法很簡單,山主難道也想看那秘籍?”

杜素瓊道:“不!我想預測一下我們此行的休咎!”

白嘯夫不解道:“棺中怎會有這個答案?”

杜素瓊微笑道:“這個道理很明顯,廣成子一共散出十一張入穴的地圖,還不知已有幾線被人發現,但先前的那些發現者都是修道之士,本身參研過功夫之後,仍將書籍放好以待來者,只要……”

白嘯夫釋然道:“我也明白了,心術不正者,獨占之欲,現在只須檢查一下棺中,看看遺籍是否安在,就可知那最後得者為人了。”

杜素瓊笑道:“白先生不愧高明!”

白嘯夫搖頭道:“在下縱然解得此意,終是比山主慢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