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六龍銜燭下平蕪(第5/6頁)

他如是天使,此時已羽翼漆黑,因仇恨而墮落。

他如是月光,此時已遭陰影遮蓋,因憤怒而有了殘缺。

他與他之間,一切成空,只余下刺骨的敵意。

——“還記得麽?我曾說過,我們會一起飲酒的。”

卻是,再也不能。

再也不能了!

卓王孫有一絲悵然,他擡頭,正看到殘陽如血,將整個戰場照得透亮。

隆隆的戰鼓,風雷般的炮聲,悲壯的戰號,骨肉撕裂的碎響,嘶啞的慘叫,在這一刻都靜止下來,世界宛如籠罩在一層透明的塵埃中,惝悅迷離。

屍骸遍地,白骨支天,戰車的碎片,城墻的殘垣、敗草、朽木、穢士,碎石在無邊的戰火下熊熊燃燒。

平壤城前的平原上,十裏赤地,倭軍與飛虎軍已全軍覆滅,阿修羅之炮漫天炸開,仍在追逐著剩余的明軍。平壤城癰一片斑駁,華音閣弟子操縱著炮火,他們的鮮血亦染紅了城墻。

那一刻,卓王孫仿佛能看到所有人仇恨的目光。

倭國人恨他。他開啟煉獄的力量,將十萬人命頃刻之間化為劫灰。

高麗人恨他。哪怕他帶領他們取得勝利,保住國家,他們畢生無法忘記臨海君那張猙獰的臉。

明朝士兵恨他。他們奉他為主帥,曾跟隨他血戰,而今他卻不惜用十萬人命,為他的怒火殯葬。

武林人士恨他。他們懷著一腔熱血,千裏迢迢來到這個國度,卻因他埋骨他鄉,死不瞑目。

華音閣的弟子呢?他們是否也恨他?恨他將他們拖入這場戰爭,恨他將華音閣千年基業恣意敗壞?

四周寂寞,唯有公主臨死前的話響徹在耳邊,一如命運蒼老的吟哦:“贏得這場戰爭後,你將一無所有。”

卓王孫心中惕然而驚。

殘陽如血,照出滿目荒涼,唯有他還站在戰場上。

這樣的勝利又有什麽意義?

屍體積天,血流漂杵。十裏戰火,遍地赤紅。周圍的一切仿佛都不存在,只剩下茫茫劫灰,在他身側飛舞。

卻是那麽孤獨,寂寞。

如此,他擁有天下,又能向誰誇耀?他令天下縞素,又有誰真正悲傷?他縱然天下無敵,卻能向誰訴說?

第一次,卓王孫的目光竟有了一絲茫然。他低頭時,正迎上楊逸之的眸子。

那眸子中亦住著神魔。

卓王孫良久無語。他知道,多年的爭鬥終於有了結果,他亦可收獲另一場戰爭的果實。

這個溫潤如玉的白衣男子,終於因憤怒而失去了一切風儀、理智、冷靜,變得不再像他,變得失去了可以和自己對抗的風月之姿。

他有信心,可以在三劍之內將他打敗,徹底摧毀,徹底踐踏。讓他清明如月的驕傲,在自己身前化為塵埃。

但不知為何,卓王孫的心中有了一絲痛楚。

痛得連勝利都無法觸摸。

不,他不能和他一戰。他不能摧毀他。

他是他的朋友。唯一的朋友。

在這個戰場上,他已失去了一切,如果沒有他,他將永生寂寞。

卓王孫俯視著楊逸之,看著他那張浴血的臉,看著他目光中深深的創痛。這一刻,他的心中竟也感到同樣的痛。他忽然明白,楊逸之一直忍讓,有多麽艱難,多麽珍貴。當楊逸之最終決定對他揮劍相向時,臉上為什麽那麽悲傷。

他突然覺得,在這個男子的創痛面前,一切都不再重要。

這一次,是否該讓他忍讓,換他成全?

這一瞬間,他心底泛起了一種奇怪的念頭。

——原來,和他相比,天下縞素,也不過是一場兒戲。

他擡頭望天,輕輕揮手。

隆隆炮聲不再響起,劫後余生的人們喘著粗氣,驚駭地望著天空。

化音閣弟子默默地站在平壤城墻頭,將阿修羅炮調轉、封印,而後無聲而迅速地,收拾著同伴的屍體。

卓王亦亦看向天空。如果小鸞在那裏凝望著這一切,知道他終結了這場殺戮,也終結了這場天下縞素的遊戲,會快樂麽?會悲傷麽?

在即將收獲勝利的前一刻,他放棄了數月經營,放棄了十萬生命換來的戰果。慈悲麽?殘忍麽?

卓王孫透過滾滾硝煙,望向天際盡頭最後一縷晴空,那裏似乎有輕靈的彩雲在飛翔,纖細、脆弱、通透如琉璃。卻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他愴然一笑。

終於放手。

這一切,楊逸之卻已看不到,他只是死死握住長劍,冷冷看著他,等待著一擊制勝的機會。

卓王孫低頭注視著他,輕輕嘆息:“你知道麽?”

“楊大人……已經死了。”

楊逸之挺立的身體猛然一震,剛剛凝聚起的勁氣猛然失去控制,鉆入了心房,狂猛地轟炸起來。他一口鮮血噴出,頹然跪倒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