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江山傳箭旌旗色(第3/5頁)

幸好,內城的城墻要高大許多,也更加堅固。這是他們最後的防線,如果讓明軍突破這道防線,平壤就會陷落。

倭兵抓緊最後一點時間,修築著防禦工事。這一夜,是個不眠夜,當黎明終於來臨時,倭兵終於可以喘一口氣了,因為他們已將內城修築得極為堅固,也作好了誓死一戰的準備。

只要明軍的炮火轟不到城墻上,單是明軍騎兵,他們並不害怕。近距離作戰,他們相信他們可以遏制明軍任何攻擊。

而且,他們的援軍,一定正在快速趕來。只要他們堅持住,援軍一到,明軍必然會一敗塗地。

這信念激發出了他們頑強的血性,他們唱著戰歌,不知疲倦地為這座城作著戰爭的準備。

卓王孫坐在牡丹峰頂,看著殘陽。

殘陽如血,隱在重重陰雲之中,明天,似乎又會有雨來臨。這個國家的雨實在太多了。唯一值得欣喜的是,也許雨水會沖刷掉滿地的血腥。

從這個角度看到的平壤城,已是一片廢墟。

但在他的眼中,這座城絕不可低估。他相信,李如松絕不會再犯輕敵之錯。

“李總兵,你有什麽打算?”

李如松躬身道:“大人,卑職以為,正可乘勝追擊,一鼓作氣,將內城也攻下來。紅衣大炮威力如此巨大,內城雖然堅固,也未必能撐得了幾炮。只要轟破城墻,騎兵沖進去,內城很快就可以陷落。”

卓王孫笑了笑:“大炮要想轟破城墻,就必須要挪下牡丹峰。而失去了牡丹峰的高度,要想轟到城墻,就必須挪近到離城墻二十丈的距離。而倭寇火槍的射擊距離是十丈。倭寇只要稍做沖鋒,就能逼近大炮。你的騎兵,如何在這麽短的距離,保證大炮的安全?如何發動沖鋒?”

李如松一窒。啞口無言。他忘記了,大炮之所以能轟這麽遠,倭兵無法攻擊到,是因為架在牡丹峰這麽高的地方。離了牡丹峰,大炮若是只架在平地上,距離城墻就太近。倭兵用火槍就可以輕易地攻擊到。而且失去了距離的保障,騎兵又發揮不出什麽威力來。

那該怎麽辦?

卓王孫道:“就算攻破城墻,騎兵沖進去,必將面臨巷戰。那是火槍最能發揮威力的地方。不知道閣下的騎兵能不能也同樣發揮威力?”

李如松又是一窒。巷戰,是騎兵最害怕的戰鬥方式。無法沖鋒,無法提高速度,還要面臨來自四面八方的攻擊。騎兵的優勢被完全瓦解。

他本自信滿滿,但現在,卻發現他的計劃漏洞百出,一無是處。該怎麽辦?難道現在他們就無計可施了嗎?

卓王孫悠悠道:“何況兩萬多倭兵被困在內城中,他們是困獸。若是強行攻擊,必將遭到殊死的反抗。”

這一點,身經百戰的李如松當然有體會。但,那是否就意味著放棄平壤城?

那先前的兩場戰爭不就白打了?

卓王孫的目光收回,轉注於那位白衣男子身上:“楊盟主,說說你的計策。”

楊逸之沉吟著:“倭賊之所以堅守內城,並沒有棄城而逃,是因為他們相信一定會有援兵到來。從漢城到平壤,共七日的路程。每一日左右的路程處,就建有一座柵壘,駐紮軍隊。所以,最遲一日之內,柵壘之內的倭兵就會得到消息,前來救援。消息會不斷地傳到下面的柵壘中,最終傳入漢城。援兵也會源源不斷地前來。”

李如松吃了一驚:“這樣說來,我們若不撤退,時間越長,就對我們越不利了?”

楊逸之點了點頭。

李如松張嘴要說什麽?但看了卓王孫一眼,終於,沒有說出。

卓王孫微笑道:“楊盟主這樣說,想必已有對策?”

楊逸之點了點頭:“平壤之兵最大的希望,就是柵壘乃至漢城的援兵。如果援兵不到來呢?他們的軍心必定慌亂。軍心一旦慌亂,戰鬥力就會銳減。而同時……”

他打開地圖,在平壤外城處畫了個圓圈:“平壤城中的糧草多儲備在外城中,內城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最多能夠兩萬人吃一天的。我們只要趁著夜色,將外城中的糧草全都炸掉,不出一天,內城中的倭軍的恐慌就會達到極點。沒有援軍、沒有糧草,他們必然會棄城而逃。我們此時發動攻擊,必可全殲敵人。”

卓王孫點點頭:“如此說來,最重要的就是要令柵壘乃至漢城不要派出援兵了。如何做到?”

楊逸之微微笑了笑:“只要將這些柵壘都攻占下來就可以了。在下願領一支令箭,夤夜前往。”

卓王孫微笑著注視著他。楊逸之白衣落落,神情中並沒有誇耀的自信,卻沒有人懷疑他的話。

李如松胸中的熱血又開始沸騰起來。

仿佛再度看到了勝利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