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天上人間總玉京(第5/6頁)

卓王孫道:“不錯。青田先生是入了華音閣。”

他不回答吳清風的問題,但既然沒有否認,那麽就是認可了此乃青田先生的親筆。還有誰能在禦書房題字?

吳清風道:“青田先生掛冠之前,不忍一手輔佐的大明江山崩壞,於是窺探天機,留下了這八個字。據說關系到大明的氣數。歷代皇上都對之極為看重。我大明最大的敵人乃是北方的韃靼,正是外族,根本重地距離遼東不遠。是以永樂皇帝一生都對韃靼用兵,以消滅韃靼為最大宏願。天幸我大明,在本朝終於有了結果。俺達汗來降,大明再也不用擔心北方之族了。”

卓王孫淡淡道:“如此,豈不甚好?”

吳清風深深嘆了口氣,道:“可惜一波才平,一波又起。”

說著,他走到祭桌旁。祭桌上擺著的,除了供品,就是一摞摞的奏章。他取了最上面的一本,道:“閣主請看。”

奏章打開,只見上面第一行用朱筆圈著一行大字:“高麗藩王急請宗主大明派兵馳援,倭軍突襲高麗,攻陷平壤。十萬火急。”

吳清風見卓王孫不語,便道:“奏章中說日出之國聚集了十萬大軍,侵入高麗,不到半個月,就從釜山打到了平壤,高麗軍隊幾乎不堪一擊,全國陷落,就在頃刻之間。”

說著,他拿過一張地圖,手指在高麗的部分劃過。他臉上的皺紋都深深摞起:“只怕倭軍狼子野心,圖謀的不是高麗,而是我大明的萬裏江山。他們的目的,是攻占了高麗以作跳板,北進而入遼東,南下而占中原。”

“我大明歷經戰亂,特別是吳越王之亂,軍備幾乎全部瓦解。日出之國剛經過戰國時代,軍備精良,戰鬥經驗豐富。我大明疲弱之軀,萬難抵擋其侵略。或者,這才是青田先生這八個字的用意所在。”

“必亡外族,禍在遼東。日出之國所圖,正是遼東!”

卓王孫淡淡道:“如此,國師不去擒王,來此處祭天何為?”

吳清風道:“能救得天下的,就只有一人!那就是華音閣主卓王孫!”

他的頭顱猛然仰起,眼神帶著焦灼的渴望盯著卓王孫:“東海倭寇之戰,別人都以為是楊盟主率領中原武人取得的勝利,但據我所知,若不是閣主一路破壞其根本重地,吸引了巨寇的注意,楊盟主只怕絕不可能這麽容易取得勝利。更是因為閣主,幽冥島才會陸沉,徹底攻陷倭寇老巢。可以說,這場勝利,閣主的功勞最大。楊盟主雖然也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比起閣主來,就不算得什麽了。何況,華音閣歷經千年經營,閣中蘊含了多麽強大的力量,想必也只有閣主才知道。若是閣主肯傾全力對抗日出之國,出戰高麗,必能贏得高麗戰爭的勝利。保大明社稷與黎民百姓的平安。貧道謹以天下生靈塗炭之大難,恭請閣主出山,平定高麗之亂。”

說著,深深鞠躬。

卓王孫凝視著他,目光緩緩掃過嘉靖,祭壇,乃至委頓在地上的嫚兒。他的眼神平靜,似乎看到的,不過是蕓蕓眾生織成的螻蟻之圖。慢慢地,他嘴角浮起了一絲微笑。

“好。我答應你。”

吳清風身軀一震。

他想不到卓王孫竟會答應。

天下蒼生,死則死矣。他絕想不到卓王孫竟會這麽簡單地就答應。

究竟什麽,讓他作出了這樣的決定?

吳清風苦苦思索。他要的,究竟是什麽?

“但我有三個條件。”

吳清風眉頭一緊。卓王孫提出的要求,絕不會那麽容易滿足。但他隨即釋然。既然有條件,就證明卓王孫說的,絕不是戲言。

他行禮道:“閣主請講。”

“第一個條件,絕對的權力。從戰爭開啟直到結束,所有赴朝將士必須完全聽命於我。全軍行動進退,只由我一人指揮,絕不可有人違抗。而中原朝廷,上至九五至尊,下至文武百官,亦不可有絲毫幹涉。”

吳清風松了口氣。這個條件好滿足。自古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既然要卓王孫出征,當然要號令三軍。他躬身道:“我請皇上賜尚方寶劍,虎符令旗,天下之人,莫不聽從。”

卓王孫點了點頭。

“第二個條件,我要楊盟主做兵馬大元帥,統率正道武林豪傑,隨我出征高麗。在此期間,他亦要絕對聽我節制。”

吳清風一驚。他沒想到,卓王孫竟然提這樣的要求。正道與華音閣幾乎是水火之勢,彼此不能相容。要想讓正道豪傑受華音閣的率領,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他深深皺著眉,思索著,良久,方才道:“貧道必盡全力說服楊盟主。”

卓王孫淡淡地笑了笑:“不用了。我會親自去找他。”

那時,高麗,將是他的戰場。

不是他與那位平秀吉的戰爭,而是他與他這位終生的敵人的戰爭。他與他,將在這片這場上,爭奪同一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