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火(第4/7頁)



  眾人盡皆啞然。幾年前魔門重入中原,就在河南放賑救民,確實讓天下人感到有些意外。不過也有人立刻呼道:“魔門那是要收買人心,吸引災民入教,它救人是假,吸收愚民入教是真!”

  圓通一聲嘆息:“如此說來,天下人行善積德,皆有收買人心,為自己積累功德的私心了?既然如此,我們又有何權力指責魔門的私心呢?”

  “圓通大師,從來佛、魔不兩立,你怎麽在幫著魔門說話?”有人在高聲質問。

  圓通朗聲道:“佛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魔門就算過去做下過無數人神共憤的暴行,但經過十八年的反思悔過,五年前重入中原後,其行為氣象與以前已大不相同。尤其這次主動與我佛、道兩門修好,以維護中原武林的和平,這等胸襟和氣度,難道不知道我輩效法?都說佛、魔不兩立,如果佛、道、魔都能化解千百年來的恩恩怨怨,那天下還有什麽恩怨不能化解呢?難道我佛的胸襟,尚不及魔門教眾嗎?”

  圓通的話雖然句句在理,但聽在群雄耳中卻是十分的別扭。佛魔不兩立,這是江湖千百年來的慣例,如今這慣例居然在圓通這裏被打破,眾人皆有些迷茫。有人便高聲質問風陽子:“風掌教,你老怎麽不說話?”

  風陽子被圓通讓到前方,他略顯緊張地清了清嗓子,訥訥道:“這個、這個化解恩怨,結盟維護江湖和平,總是、總是好事。咳咳,貧道、貧道當然是完全支持的。”

  圓通接口道:“這世上何謂魔?人們對不了解的東西、不合常理的東西,都斥之為魔。比如拜火教的拜火大典,人們一向對那‘天降聖火’的傳說充滿了種種揣測和恐懼,總認為那是邪魔外道的罪惡儀式,如今咱們有幸親眼見證這天降聖火的神跡後,還會認為那是邪魔外道用來愚弄教徒的把戲和手段嗎?”

  眾人盡皆啞然。以前聽說魔門拜火節天降聖火,是難得一見的奇觀,群雄還多以為那是魔門用來愚弄教眾的障眼法,如今親眼見過它的神奇後,群雄心中不由生出一種對未知事物的莫名恐懼,今見少林、武當竟也支持與魔門結盟,群雄雖覺不妥,卻也不知如何去反對,有人高聲問道:“不知結盟之後,由誰來領導中原武林?”

  圓通笑道:“自然是由咱們佛、道、魔三方共同來維護中原武林秩序。”

  有人高呼:“少林、武當素來為中原武林泰山北鬥,中原武功大多與之有千絲萬縷的聯系,由你們來領導中原武林,咱們自然沒意見。不過魔門何德何能?憑啥領導中原武林?”

  “問得好!”圓通尚未回答,寇元傑已越眾而出,對眾人朗聲道,“魔門僻處西疆多年,與中原武林多年未作交流,難免讓人們對咱們這天下第一大教門,多少有些猜疑,不知是否還名副其實?正好本教光明四使在此,他們的武功皆由家父所傳,可以與中原武林做一切磋印證,看看咱們魔門有沒有資格與少林、武當一道,領袖中原武林。”

  面對寇元傑的挑戰,台下群雄如同炸開了鍋。有人已按捺不住跳上台來,對寇元傑和圓通、風陽子拱手道:“在下青城派張松,願拋磚引玉領教魔門絕學。請兩位大師做個見證!”

  “原來是青城掌教的大弟子!”圓通點點頭,笑道:“大家中原武林一脈,相互切磋印證是提高武功的正途,不過還望大家要點到為止,切記切記!”說著便與寇元傑和風陽子向後退開,將擂台讓了出來。

  張松不置可否地冷哼了一聲,眼裏滿是殺氣。青城派上一代掌門,二十多年前曾被寇焱選作拳靶,三招斃於掌下,這一直被青城派上下視為奇恥大辱,如今難得由此扳回顏面的機會,張松自然不會放過。他冷眼望向太後盤膝而坐的魔門教眾,沉聲問:“魔門上下,難道就沒有人敢於應戰了嗎?”

  話音剛落,就聽身後傳來幽幽一聲嘆息。張松一驚,急忙回頭望去,就見身後不知何時多了個白衣飄飄的年輕人,看起來只有二十七八年紀,卻有一種說不出的沉穩凝定,尤其他那白如美玉、俊朗如仙的面容,令張松油然而生的一絲自慚,他盯著對方飄飄緲緲的眼光喝道:“來者何人?”

  “拜火教光明使明月。”年輕人款款道,凜冽山風吹拂著他的衣袂,使他看起來有了一種飄飄欲仙的氣質。面對張松仇恨的目光,他無奈嘆了口氣:“當年貴派掌門敗於咱們門主之手,難怪你會對本教身懷仇恨,為了化解那二十年前的仇恨,明月願替門主受你三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