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集 江湖篇 第七章 約戰少林(第2/5頁)

方飛虹立刻仰頭努嘴一聲呼哨,清越的哨聲直上雲間。那正在碧空翺翔的神鶴聽到這哨聲,也長鳴了一聲,俯沖了下來。這只神鶴身長一丈開外,雙翅一展,足有三丈,從空中飛來的聲勢,飛沙走石,驚天動地,眾越女宮弟子的馬匹嘶吼不絕,竟然紛紛受驚。幸好越女宮子弟個個武藝精湛,熟練地勒住韁繩。方飛虹飛身下馬,沖到神鶴的面前,親昵地攬住它的脖頸,低聲道:“小鶴乖,小鶴聽話,告訴我你的主人們呢?”

※※※

嵩山山高萬丈,居於天下正中,自古以來,世人稱之為中嶽,被歷代君王視為王者之山,為各代君王所衷。秦,漢,北魏君王都曾在此祭奠過山神。太室山東南麓黃峰蓋下秦代建有太室祠,後稱中嶽廟,此時正值此廟極盛之時,善男信女,燒香拜佛者絡繹不絕。山中漢代所建的漢三闕,太室闕,少室闕,啟母闕聞名遐爾。太室闕,太室闕是漢代太室山廟前的神道闕,建於東漢時期,闕身四面雕有人物、動物、建築物等五十余幅畫,形態生動,線條流暢。另有隸篆銘文,是書法雕刻藝術中的上上之選。

少室闕在少室山下,銘文敘述了大禹在古時治理洪水時“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

啟母闕在萬歲峰下,是啟母廟前的神道闕。在闕的東北面,聳立著一塊幾丈高的石頭,名為“啟母石”。相傳古時大禹治水感動上天,天帝施展法力,將大禹變成可以開山鑿渠的力士,從此治水方有成效。

已有兩百余年歷史的嵩陽書院建於嵩山南路,自古才子輩出。院內漢代冊封的將軍柏至今高聳入雲,清蔭染碧,煞是引人。

但是,嵩山最為聞名天下的所在乃是位於少室山上的少林寺。寺院建在郁郁蔥蔥的叢林環抱之中,所以起名“少林”,意為建在少室山下密林中的寺院。

此寺建於北魏年間,乃是佛祖達摩祖師自海而上,經南越蠻荒之地,過江都,後一葦渡江,來到嵩山建寺而成。達摩祖師在這裏講經說法,開壇論禪,從此確立了禪宗在中國的地位。而在隋末唐初,少林寺又因為一段十三棍僧救唐王的佳話,身價百倍。現在身為天子的唐太宗李世民因為感念少林僧眾的救命之恩,下了一道聖旨,欽賜少林寺的十三僧紫金袈裟,允許少林寺駐紮僧兵。從此少林寺確立了在中原武林的泰山北鬥的超卓地位。也開啟了被後世盛贊的天下武功出少林的契機。

在大唐武林中,論劍道中的極至劍罡,劍氣,以越女宮推為第一,論劍法變化,天山劍派當仁不讓,論拳腳腰馬功夫,則首推少林。所以有劍出天山,拳出少林,罡出黟山的口諺。

天下第一錄的作者方百通每每談到天下第一派時,往往猶豫不決,從來不下斷語。實在是因為,黟山越女宮,嵩山少林寺和天山劍派頂尖高手層出不窮,從來沒有分出過高下。但是,正是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天下第一的盛名何等威風,即使武林中的絕代高手,遊戲人間的世外高人也無法等閑視之。

就在彭無望勇闖洛陽的前一天,嵩山少林寺的大雄寶殿之內被放入了一封戰書。

大雄寶殿乃是少林寺的正殿,殿中如來佛相高達十丈開外,金碧輝煌,寶相莊嚴。少林寺弟子對於大雄寶殿敬重有加,每天早晨,午後和黃昏時分,都有專職的弟子負責打掃,清洗佛像。每日在寺內巡邏的武僧更是將大雄寶殿視為巡查的重點,早中午各有三班一流好手在此巡視。但是,這封戰書卻是在正午十分,雜役弟子剛剛清潔完佛像,而巡寺的武僧正在大雄寶殿集結的時候,宛如從地底下鉆出來一般被放在了如來佛像的手掌之上。然則留書之人輕功之佳,實令人匪夷所思。

戰書被巡寺的武僧首領在最快的時間裏送到當今少林寺的主持方丈無塵大師的手中。戰書乃是黟山越女宮的宮主仙羽一劍左念秋的親筆所書。上面寫著:

無塵大師安好,自江左一別,匆匆三十年,光陰似水,滑指而過,實令人悵然若失。回想當年,嵩山之巔,拳劍論交,酣暢淋漓,令本宮神思牽絆,未敢一日或忘。當日之天下第一之爭,平局收場,未分勝負,實為憾事。近年來聽聞渡遠大師羽化仙遊而去,未有機緣再次領教大師曠世難逢的絕代武功,令人深有滄海遺恨之慨。

今膝前有一小徒,盡獲本宮真傳,隱隱有青出於藍之勢,特命其攜本宮昔年所配之天痕劍,來會少林寺諸位前輩高手。

此戰若越女宮僥幸勝出,則天下第一派之名終有歸屬,解去多年深懸武林同道心中之惑,豈不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