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戰地逃龍(第3/4頁)

在這充滿生機的環境刺激下,他湧起了強大的鬥志,誓要活著回去與深愛和關心自己的人相廝聚。

他當日因遇馬賊與陶方在趙境失散後,曾有遐一段在山野遊蕩的日子,這時自能熟門熟路地采集野菜充饑。

想起自己可能楚詩次踏足這窮山僻地的人類:心中更泛起滿足的感覺。

他被李牧偷襲的地點是趙國南方長城外趙魏兩國邊界處,所以目下以身在魏境的可能性大一點。只要登上附近的高峰,居高一望,那時倘能找到最易辨認的德水黃河,又或當年由趙往魏的路途,便可擬定潛返中牟的大計了。

想到這裏,心情豁然開朗,認定了附近一座最高的山峰,咬緊牙齦朝上攀去。

不由慶幸這年來每天都勤力練武,否則這刻體力已捱不下去。

但見到峰頂山鷹盤旋時,又忍不住想起戰死的周良和為主人盡忠的鷹王,熱淚奪眶而出。

人是否天生自私的動物?為了種種利益,打著捍衛國家民族的旗號,殘殺不休,這一切是何苦來由。

最可恨自己亦是這殘殺戰爭中的一分子。

戰爭裏根本是沒有真正全贏的人,即使是戰勝者亦須付出慘痛的代價。

這情況自古已然,誰都不能改變。但戰爭仍是永無休止的繼續下去。

即使在一個統一的政權中,鬥爭仇殺亦從未息止幹戈。

黃昏前,他再登上了其中一個高峰,大地盡收眼裏。

一看下立時呆了眼睛。

在夕陽淒艷的余暉下,山原草野無窮無盡地在下方延展往地平極處。

後面則是陡崖峭壁,險秀雄奇。

雖見有河道繞山穿谷而過,但卻肯定那並不是黃河。

左方遠處隱見一處山坡有梯田疊疊,際此秋收時節,金黃片片,在翠綠的山野襯托下,份外迷人。

山坡後炊煙婕婕而起,看來會是村落一類的處所。

項少龍心中躊躇,肯定自己從未來過這裏,唯一方法只有問道一途,但那說不定會暴露了自己的行蹤。

當晚就在一塊巨石的隙縫內瑟縮了一晚,次晨覓路下山,才明白什麽叫做上山容易下山難。

幾經艱辛折騰,到午後才抵達山腳的丘原處。

他終決定到那村莊去看個究竟,連夜趕路,這時他的衣服勾破了多處,兼之多天未刮胡子,一副落泊的流浪漢模樣。

雖說是逃亡,但在山野之中,不時見溪河縈繞,兼之秋林黃紅交雜,景致極美,倒稍減孤清寂寞之感。

那炊煙升起處,在山峰上看來很近,但走了半天,村子仍在可見不可即的距離。

他趁天黑前摘了些野菜充饑,就在一個小湖旁過夜。

睡到深夜,忽有犬吠人聲傳來。

項少龍驚醒過來,知道不妙,連忙就近削了一節竹筒,躲進湖內水草茂密處,通過竹筒呼吸。

躲好不久,一隊百多人組成的隊伍扯著獵犬來到湖旁。

眾犬在他睡覺處狂吠猛嗅。

只聽有人道:“項少龍定曾到過這裏,聞得犬吠聲再逃之夭夭,今趟若我們能將他擒拿,只是賞金便夠我們一世無憂了。”

項少龍聽他們口帶韓音,心中一震,才知道疾風一輪疾奔,竟把他送入韓境,所以只要往西續行,遲早可回到秦境去。

但回心一想,韓人既肯定他在境內,自然把往秦國之路重重封鎖,這麽往西行,只會自投羅網。

唯一方法就是先避風頭,待敵人松懈下來,再設法潛返秦境。

此時有人來到小湖旁上高舉火炬,照得湖面一片通紅。

其中一人笑道:“若你是他,還不趕快溜之大吉嗎?”

又有人道:“但犬吠仍是不休,可能他尚躲在附近。不若放了狗兒去追趕,我們不是更省氣力嗎?”

此議立得眾人同意。

系索一解,五、六頭獵犬立時箭般撲進湖旁的樹林去,接著傳來狼嗥犬叫的爭逐廝鬥的混亂聲音,逐漸遠去。

追兵們這才知道誤中副車,獵大追的是附近的一只野狼,而非項少龍”齊呼嘯尋犬去了。

項少龍濕淋淋的爬回岸上,知道自己已成了東方六國懸紅通輯的頭號戰犯,除非回到秦國,否則天下雖大,再無容身之所。那敢停留,打消了到那村莊問路的念頭,轉身朝東而去,離秦國更是愈來愈遠了。

這晚他逃回山區去,重施故技攀山越嶺,猶幸韓國境內大部份都是山地,否則早給敵人追上。

知道身在韓境之內後,留心觀察下,逐漸認出了其中一些高山河流的形勢,心中大喜,遂朝著荊俊出身的荊家村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