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誘敵深入(第2/3頁)

不過在項少龍從特種部隊的立場來說,趁月黑風高之際,只要借浮木等物,橫過黃河,要解決這些烽火台的哨兵並非不可能的事,想到這裏,心中一震,已知道敵人在等待什麽了。

他們在等月黯無光、烏雲蓋天的黑夜。

只有在那種環境下,他們才可進行奇兵渡江的突襲行動。

項少龍來至周良所指上遊二十裏許處的地方,發現了該處水流轉緩,崖岸亦沒有若他處險峻,最適合建立渡江的浮橋。

而那裏正好有一個烽火台,可見蒙驁設立這些烽火台時,確曾下過一番功夫。

此時他心中有數,趕返營地去。

敵我雙方的喊殺聲響徹前線,不過營地裏的秦兵早習以為常,獲準休息者人人倒頭大睡,對震耳戰鼓聲和廝殼聲置若罔聞。

項少龍四處巡視,鼓舞打氣,感到自己就像到前線勞軍的國防部長,所到處人人歡呼,士氣陡增。

在古代的戰役裏,士氣可以直接決定戰爭的成敗。

回到帥帳時,只見周良正以鮮兔肉喂飼鷹王,原來他怎麽都沒法入睡。

項少龍笑道:“不用擔心,一日天氣晴朗,敵人都難以渡江,所以不用緊張。”

周良舒了一口氣道:“那就好多了。”

項少龍返帳倒頭大睡,夢到了紀嫣然諸女和項寶兒,又夢到了久無音信的琴清,醒來時才知思念之苦。

當晚敵人加強攻勢,以投石機擲出巨石,摧毀了秦軍第一重木柵,又把陷坑填平,秦軍被迫撤往半裏後的第二重防線,加強實力,這才把敵人擊退,雙方互有死傷,當然以敵方主攻者的傷亡數字大得多了。

次日黃昏上荊俊領著一枝二千人的都騎精銳,來到營地處,向他報告諸事就緒,撤走的傷兵病兵,已在往蕞城的路途上,而大軍亦可今夜開來。

項少龍與荊俊說了敵人渡江之事,荊俊道:“朝霞風、晚霞雨,看天色這兩晚定會下兩,要來就是這兩晚。這事可交給我去辦,敵人沒有一晚工夫,怎都建不起這麽長可橫扛的大浮橋。”

旁邊的程均道:“荊將軍準備怎樣做?”

荊俊想了想,道:“我會把該處烽火台的哨兵撤走,敵人若夠膽子渡河過來,我就趁他們在河中進退不得時發動猛攻,只要在那裏布上數十台投石機,就可教他們飲恨德水。”

項少龍贊道:“小俊果然長進多了,這事就交由你去全權負責。記緊耍帶同周良去。”

又把荊善叫來,囑他和烏光、烏達和丹泉三人,帶備火種,入黑後便攀山過去放火燒林。

幾組人分別出發後,滕翼的“疑兵”來了。

只見漫山遍野都是燈火點點,其中大半卻是掛在空騾上的風燈,以數千人制造出數萬人的聲勢。

是夜果是烏雲蓋天,卻又密雲不雨,最利偷襲。

項少龍登上前線高台,只見敵方聚集大批車馬步兵,投石機以千計,正準備大舉進攻,偏是左方密林處全無動靜,可想像在交戰當兒,若忽然由那裏殺出大批生力軍來,必可突破己方堅固的防線。

戰鼓聲響,魏軍帶頭進攻,由右方緩緩迫來,氣氛立時拉緊。

接著左方靠岸處,韓兵亦開始朝己陣推進,立時聲勢大增。

五國聯軍經過不斷合作,在配合上確是無懈可擊,難怪每次對壘秦軍都要吃敗仗。

戰鼓再起,敵陣沖出近千乘戰車,由中路殺來,後面隨著以萬計的弓箭手,由於沒有投石機一類笨重裝備,後發先至,轉瞬趕過了兩翼的韓軍和魏軍,直迫而來。

戰車長闊均在十尺上下,兩側有兩個大輪,由四匹駿馬拖拉,速度奇快,予人有很大突破力的感覺,瞬眼間越過了被填平了的陷坑,越過被破壞了的第一重防線,登上平原盡處的坡丘。

項少龍正要下令迎頭痛擊時,敵車忽停了下來,且把駿馬解下,再將一輛輛戰車聯結起來,形成一道長達兩裏的營壘。

最奇怪是每隔三丈許,就露出一道可容三人拉手通過的間隙,使人難以明白有何作用。

此時對方的步兵飛奔而至,躲在車陣後,彎弓搭箭,防止秦人出寨反擊。

由於車陣在矢石射程之外,項少龍等毫無對抗辦法。

程均嘆道:“大將軍所料不差,敵人此舉,旨在斷去我們前路,若敵兵真能由後方攻來,我們定難逃全軍覆滅的命運。”

此時又見有車隊開來,卻非一般戰車,而是笨重的運糧車,只看其緩慢的速度,八頭騾子都拖得舉蹄艱辛,便知車上是裝滿石頭一類的東西。

項少龍和程均此時才明白早先車陣留下的間隙通道,就是要讓這些石車通過,建立另一重更迫近己陣的車陣。